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尺素寄哀思】四叔走了,再也没人叫我“祥”了

21-03-24 11: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刘姗

  又一个清明节到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家族多了一座新坟,那是我四叔的坟。

  老人们常说,活着的人有年龄,走了的人有“日子”。时间无形的流走就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又无意间从手指的缝隙中滑落,算一算,四叔离开我们已过了两个年头,达半年多了。

  一年前,四叔在的时候,每每清明前,他总打电话叫我:“祥,别忘了回家上坟”,我在电话这头笑着柔声说:“记着呢,到时我们一块走”。上坟的过程中,一直能听到四叔的嘱咐声,这个坟是你太爷的坟,那个坟是你爷爷的坟,似乎每年都叮嘱,唯恐我们忘掉。

  清明节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老家的习俗,新坟是要提前十天烧纸祭拜的,今天我准备了香烛花果,打算回老家,去看四叔,车子沿着县城柏山弯曲的盘旋山路快速前进,四叔的面容不时出现在脑海……

  四叔叫刘志强,我与他年龄相差8岁,小时候在一快长大,他是孩子“大王”,我是“二当家”。我曾记得,他常常爬上老宅后院的桑树,把喜鹊窝里的鸟蛋拿出来放在兜里,下来后分给我们在一起欢欢笑笑,打打闹闹中度过的温暖;我曾记得,他和我蹭上宅院的大门口旁,观察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排成长队搬家的情景,并站起身来吐出细长的丝线,用裤档下的流水,冲去蚂蚁的洞穴,蚂蚁在尿水中拼命的挣扎,大家开心的欢乐;我曾记得,在东边窑肩上,我们偷袭过一个有碗口大的马蜂窝,但也遭到马蜂疯狂的报复,在我们四处逃窜的过程中,马蜂的毒针扎进了我们的脑门,疼得哇哇直叫,泪水横流,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快乐。

  上学期间,四叔作为学校“文宣队”成员,扮演过革命样板戏《杜鹃山》主角雷刚和《红灯记>中的重要人物李玉和,我作为他的粉丝,炫耀了好多年。

  四叔参军后,我非常羡慕别人穿军装,1984年四叔回家探亲时就把自己一直舍不得穿的一件新军装送给了我,高中毕业时我就用那件黄地确良军服照了毕业合影照。这照片我一直珍藏至今。

  我参加工作后,与四叔朝夕相处,上兰州,去青海,逛西安,共同协助办理过村里和家族里婚丧嫁娶,调解过亲朋好友的纠份,他重事实,讲道理,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质朴热情使我感幕良深;闲暇时我倆是一打“酒友”,常常是一瓶衡水老白干放着放着就没了,一瓶二锅头转眼就底朝天了……就连几次行情都是醉,真是记忆犹新。

  回望四叔的一生,用庄稼人的话说,是个“命苦人”,确是如此,打我记事起,四叔就没有好好享过一天福,他的一辈子,准确地说,是艰辛劳苦的一辈子、是多病多难的一辈子、也是节俭善良分的一辈子。换句话,人间纵有十分甘甜,他不曾享多受到一分,生活本该三分磨难,他却尽占全。

  四叔生于动荡年代,长在困难岁月,年幼即饱尝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人生苦难。少年丧母后,又遭遇家道中落之困境,父亲兄弟众多,为已自谋发展被迫分家单过,一家人被分到一孔拴牲口的破旧窑洞里,被褥毡枕、锅碗铲勺、盆我罐坛缸、桌案斗升……空空如也,真的是一贫如洗,那时的艰难辛酸可想而知。

  为了改变命运,四叔于1979年入伍参军,在部队表现积极,多次受到嘉奖,担任过班长,司务长,参加过军宣队指导帮助地方工作,是部队重点培养的入党提干对象。但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正赶上部队大裁军,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1985年,四叔复员回家与叔母成婚后,外出新疆,嘉峪关务工多年,回到老家自主经营饭店,商店,几经曲折,历经艰辛,饱尝人间冷暖,常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顶烈日晒,冬受寒风吹,用汗水和心血硬是将几个孩子个抚养成人,上了大学,这在他们同辈中算是伟大的创举。

  四叔为人忠厚义气,他的人缘很好,朋友很多。我主持他六十岁生日宴会当天,他拉着我说了好多话,嘱咐我好好带好我们弟兄姊妹。计划和曾经在部队共同战斗的战友去年一块参加国庆“新疆乌苏151野战医院镇原战友入伍40年纪念”的大聚会。但是病魔却夺去了他的生命。令人无限痛惜,深感人生的无常与残酷。

  四叔究竟是患什么病急遽而逝的,至今我都不清楚,但他却永远地去了,当时事发突然,亲人们都不在身边。直到家里的堂弟给我打电话说:“四叔没了,你赶紧回来“,虽然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持续,可我的心早已被巨大的伤痛和突如其来的打击所震惊。

  一路开车狂奔,窗外后退的山峦被遍野的绿色覆盖,迎着淅淅沥沥的飘雨,那随风摇曳的花瓣,一片片飘落在挡风玻璃上,我的心境一样苍白。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我是如何将车开回家,只记得那天,院子里人影幢幢,我没有来得及打一声招呼,就径直扑进了房里跪倒在四叔身边。他平静地躺在木床上,就只像是睡着了一样,而我却看见两位伯伯在为他穿寿衣,这才清醒地意识到四叔确实已经去世了,这一睡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近亲远戚都哭了。村上的人都为他的不幸而难过。

  四叔的突然离世,他是走得那么“匆忙”,根本来不及跟我们打个“招呼”。四叔走后的这半年时间,我几次成夜难眠。至今,我还是觉得四叔还在,他没走…但无情的现实一遍又一遍的告诉着我,四叔真的走了,带着对家族和子女们的着恋,带着对人世的不舍,永远的走了。去了那个先为人知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天堂。我也知道,从今以后再也没人叫我“祥”了,从今以后再也没人在我和孩子淘气的时候当天打来电话生气的说“我们都是从年轻过来的,想想我们当年那个样”,从今以后再也没人骑着摩托车在临泾街道挡住我当面叮嘱我:“你是下一代老大,平时要管教弟兄少喝酒,晚上早些回家!”。从今以后,唉!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现如今四叔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再也听不到这种嘱咐声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清明时节到来之际,读着这篇千年前唐人诗句,揭起了我渐已平愈的心灵伤疤,瑾以随笔敬献我的四叔,以表缅怀之意。

  作者:刘万祥

  征文启事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苏东坡用一首《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将清明节对家人的相思描绘地刻骨铭心。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这慎终追远、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时节,是否有那么一瞬间,在记忆的深处,在甜甜的梦乡,亲人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让你泪流满面?

  拿起一个老物件,亲人的身影总在眼前呈现。遇上一件难心事,亲人的寄语让你勇往直前。

  曾经的欢笑,曾经的酸楚,曾经的点点滴滴,萦绕心间。曾经,从笔尖流露的思念。此刻,寄托在字里行间。我们,一起缅怀。

  1.征稿内容:讲述与已逝亲人的点滴故事,表达对亲人的怀念。讲述已逝亲人的生前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从亲人事迹中学到的正能量。

  2.征稿要求:稿件体裁不限,篇幅控制在2000字以内,可提供相关图片资料并附文字说明。

  3.征稿采用:所有文稿经编审小组审核后,择优在中国甘肃网原创栏目、清明节专题编发。同时,择优在中国甘肃网“西北角”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各类平台编发。

  4.截止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4月3日,请将电子稿件发送至邮箱:396101201@qq.com。联系电话:0931-8960109 13609382624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