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话牛——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画像砖中的“牛”
原标题:牛年话牛——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画像砖中的“牛”
今年是辛丑牛年。牛与中华民族结缘深厚,历代社会生活、信仰崇拜、文学艺术中不乏牛的身影和故事。对人类而言,牛既是工具、财富,也是食材、祭品;既是凡间伙伴,又是天上神明;偶尔也化身妖魔鬼怪蛮横倔强、狂放不羁,但始终掩不住力量无穷、敦厚勤勉、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
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群出土的画像砖中出现了大量牛的身影。在六号墓墓室门楼上有两个牛首人身的砖雕,是雄壮威猛的护法神牛。牛是人类最早的图腾之一,是力量与丰饶的象征。相传神农和蚩尤就是牛首人身,神农(炎帝)教民众种五谷,带领人类实现了由渔猎到农耕,由游牧到定居的重大转折,为开创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打下了基础。墓室门楼上牛首人身的砖雕,表达了人们对开创原始农业神农的崇拜和怀念,冀望神灵护佑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衣食无忧。
《牛群图》
人类进入农耕时代以后,牛成为主要的畜力,是农家春耕秋作之“宝”,被人们尊为六畜之首,在原始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嘉峪关地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自汉武帝设置酒泉郡后,徙民实边,大力开展民屯军垦,农业得到初步发展。魏晋时期,随着军屯民屯的大规模开展,先进农耕技术的传入和人口的增加,农业得到的快速发展。嘉峪关新城魏晋墓画像砖中有大量的《牛耕图》,有的在犁地、有的在耙地、有的在耱地、有的在拉车,仅六号墓就有《牛耕图》七幅,其内容多为民间农耕。自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河西地区多民族聚居,汉民族在与少数民族长期的交往中借鉴了少数民族畜牧养殖经验,从而促进了河西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使牛的数量有所增加,普通农民大多能够养得起一头牛,牛耕在这一时期真正实现了大众化,我国农业真正进入牛耕时代。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画像砖真实的记录了这一历史事实。
《犁地图》
《耙地图》
《犁地图》
《耙地图》
《牛车图》
《牛车图》
从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画像砖中,无论是雄壮威猛、牛首人身的护法神牛,还是耕地播种、载拉运送任劳任怨的民间耕牛,我们都能够感受到河西先民与牛相伴、相随、相守的那份美好,可见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辛丑牛年,希望“牛”精神能滋养每一个人的灵魂,愿每个人勤奋务实、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贡献您、我、他的力量!
(来源: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
- 2021-02-13听文物讲故事·牛年说牛|牛牛牛!敦煌壁画中的“众牛相”
- 2021-01-07历史眼丨“牛”转乾坤
- 2020-11-14兰州牛肉拉面文创设计作品展11月17日与您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