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武当乡:合作社党员带富忙
通讯员 董建彬 马金满
在漳县武当乡远门村的一片农田里,2座塑料大棚整齐排列,这就是贵荣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蘑菇种植基地。走进大棚,李贵荣和父亲正忙着采摘新鲜蘑菇。
“每天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我就会被窗外‘突突突’的洒水声吵醒。我知道,肯定是父亲早早起来在蘑菇大棚劳作了。”李贵荣说,看着父亲忙绿的身影,我的思绪就会飘向两年前。
在农村长大的李贵荣,心中一直有个田园致富梦,希望在农村闯出一番事业。2017年秋天,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准备返乡创业,发展特色种植业。当他提起要建大棚,种植蘑菇时,就被父亲泼了一盆冷水。
他的父亲李海珍,今年82岁,是老党员,退役军人。
“活了一辈子,就没见过种蘑菇的,即使银行贷款提供资金,但没经验没技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李海珍说,“建大棚,种黄瓜白菜,咱们肯定是行家里手,但种蘑菇,我第一个反对。”
“近几年,国家特别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而且绿色农产品也深受群众青睐,前景很好。”李贵荣一边说服父亲,一边前往陕西、青海、天水、陇西等地,调研考察市场、走访农业基地,请教亲朋好友、学习种植技术,开始筹划在自家的闲置房屋中种植蘑菇。
收拾房间、搭建钢架、制作菌棒、培育菌苗……李贵荣边学习、边试验、边总结,经过五个月的努力,第一批2000袋菌棒开始试种。
“万事开头难”。 试种之初,由于湿度控制不好,等到该大批出蘑菇的时候,却只零星出了不多几朵。李贵荣及时查阅资料,咨询农业专家,每天在大棚里观察蘑菇的生长情况,逐渐摸索出了门道,解决了难题。2018年“国庆”前后,迎来采摘旺季,蘑菇喜获丰收。
蘑菇长得好,销路又成了问题。
“我的蘑菇比现在市场上的同类蘑菇叶子大而肥厚,市场不接受,客户不认可,真的把人愁死了。” 李贵荣告诉笔者,当时他东跑西跑,免费让客户品尝,渐渐的,大家体验到了自己的蘑菇独居特色的野生味,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试种成功让李贵荣信心十足,第二年,他迅速扩大了种植规模,建造了第一个种植大棚,菌棒由2000袋增加到16000多袋。他每天早起晚睡,大部分时间都在大棚里忙活。原本在不支持种蘑菇的父亲,也开始学习种植技术,和他一起管理蘑菇棚。
“致富不忘带动贫困户。”在父亲的建议下,他还成立了合作社,带动10户贫困群众参与蘑菇种植,贫困户除了在合作社务工外,每年每户还分红800元。“种植蘑菇比种其他农作物轻松。蘑菇销路好,到了旺季都供不应求,如果把握好菌棒草料、辅料的配比,大棚的温度、湿度,丰收基本上没啥问题。”李贵荣的言语中透着喜悦和自豪,他介绍说,蘑菇生长比较快,菌种种下去后,40-45天就能采摘,每季度可以采摘四次,每年可以采摘4万斤左右,收入在8万元以上。
现在,李贵荣的心中又有了新的打算:“计划再建几座大棚,并动员更多的群众加入蘑菇种植的行业,实现抱团致富。同时,新增休闲采摘项目,吸引群众到大棚现场采摘蘑菇,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
“种蘑菇、效益好、省劳力、收入高、致富快、奔小康……”李海珍唱歌小曲,向我们展示着新采摘的蘑菇,夕阳把老人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余晖将合作社铜牌映得灿灿发光。
相关新闻
- 2020-12-22临泽新华镇:住进新房子 过上甜日子
- 2020-12-22会宁草滩镇:打造美丽家园 提升群众幸福感
- 2020-12-22康县平洛镇:做好花椒树冬季管护 确保经济林安全顺利越冬
- 2020-12-21陇西福星镇:又到一年分“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