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创意
不同寻常的创意
作为当时的副市长,自从分管文化工作以来,出一台精品舞剧一直是我的梦想和使命。
要出精品,关键是要有好题材,找对主创人,选准好机制。有些选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准备,《大梦敦煌》就是经过了三年酝酿、三年创排,才最终与观众见面。
1994年8月,在《西出阳关》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我向苏孝林院长提出一个问题:“《西出阳关》之后该怎么办?”
大型舞蹈诗《西出阳关》,凝聚了西部文化艺术、西部人的情感与追求,风格独特,轰动海内外。我们应该再创作一部有故事情景的舞剧,将来这两部剧可以作为兰州歌舞剧院的传统保留剧目。
这一梦想深藏在我的内心,成为最强烈的渴望,挥之不去。当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考虑,是因为我从《西出阳关》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苏孝林善于开发利用全国艺术人才资源的能力。
1997年5月,兰州市召开了一次在文化系统有影响力的大会,会议对兰州文化工作改革有一个基本思想:“文化工作不抓创作、不抓繁荣就没有地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作用。文化工作千头万绪,但要抓重点,抓‘两手’,一手抓创作,一手抓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而是要通过改革适应市场需要,通过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通过改革来增强文化部门自身的活力。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改革就是失败的。”
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优秀的创作人员集中起来,围绕“做西部文章,创国内一流”的思路,集中精力、人力、财力,出精品。再创排一部超过《西出阳关》的舞剧,选题创意把敦煌作为第一考虑。此时还没有剧名的《大梦敦煌》就这样开始孕育了。
开始的想法就是从敦煌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我省独具特色、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品牌。
在总结《丝路花雨》《西出阳关》等文艺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文化艺术发展思路,第一个代表性艺术产品由兰州歌舞剧院启动。
我和苏孝林院长商量,实现精品目标,必须以创新思维抓舞台艺术精品,采用“优优结合”的机制,即用我们自己最优质的文化资源和全国最优秀的艺术人才联合起来创作。
苏孝林提出可聘请北京舞蹈学院编导陈维亚、国家一级作曲家张千一、总政歌舞剧团词作家赵大鸣、中央歌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高广健、总政歌舞团高级灯光设计师沙晓岚等加入创作班子。
这些人都是当今中国舞蹈艺术领域的顶级编创人员,应该是最适当的人选,我表示完全赞同,让他马上联系确认下来。
信息很快传回兰州,我们的想法、要求和他们的兴趣、愿望一拍即合!好题材找到了好的主创团队,共同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卓有成效的合作。
陈维亚清楚地记得当初苏孝林邀请他时很有意思的一段对话。陈导说:“第一年他来邀请我,我正忙着国家的一台晚会;第二年他来邀请我时,我说现在可以了,我有时间了。当时就在万年青宾馆,也就是总政歌舞团对面的宾馆见面。我问苏孝林:‘你要编什么样的舞剧?是老百姓喜欢看、能赚钱的,还是要编能够拿大奖的?’他说:‘我要第一个!我要老百姓爱看。你要帮我赚钱啊!’我说:‘好,我不会给你一部拿了奖以后就没人看的、赚不了钱的、浪费钱的舞剧。’其实当时就是这么说的,两个人一下子就拍板定下来了,于是就走上这条路。”
1998年10月19日,我和苏孝林、陈维亚一起给时任兰州市委书记的陆浩汇报了有关创作的想法,陆浩书记说:“不要参与过程,重点是做好服务。”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苏孝林是个很务实的人,每次研究讨论,他都是从实际出发,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钱”!
我承诺筹措300万元来支持这个项目,先给他100万。
他说:“那不够!” 我说:“先干起来,根据实际进展和质量一项一项核算,只要是精品,办法就有了。”
当时,拿出300万元排一部剧是有争议的,甚至有反对的声音。我顶住压力,下决心在履行文化职责中要有作为,要敢于担当。
为了提高排练和首演水平,苏孝林特别邀请了北京舞蹈学院国家一级演员刘震和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刘晶分别担任男女A角。男女B角演员和其他舞蹈演员全部为兰州歌舞剧院演员,演出阵容120人。
这部舞剧能问世,是因为一个不同寻常的创新意识,了解情况的人说这是一个改变兰州歌舞剧院命运的创意。因为这个创意是建立在对甘肃文化发展现实存在的深入理解和认知基础上,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思维和行为潜能。
高标准目标+双优模式+三条纪律+承诺,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与热情的、特别高明的思想。
高标准目标,是组合精兵强将,精心创作一部以敦煌题材为内容的国家级精品舞剧,要超过《西出阳关》,成为《丝路花雨》的姊妹篇 。实际上就是一个超越《丝路花雨》的梦想。
双优模式,是以我省最优质的敦煌文化资源和国内最优秀的艺术人才联合进行创作。
立下军令状:“这台剧成功了,是兰州歌舞剧院的骄傲,是兰州的光荣;失败了,我引咎辞职。”
这是我以市政府的名义与苏孝林院长做的很严肃的约定。我对他说:“我做事是很认真的,无论大事或小事都不会马虎。为了这部剧,我当好后勤部长,全力支持,兑现诺言。你一定要保证,实现国内一流的舞剧精品目标。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我望着他的脸,等着他的回答。
其实我们彼此看一眼,心里就都明白了。
他笑着说:“没问题!只要资金落实,保证完成任务。”
我习惯了欣赏他的笑容,这应该是最安全的、有希望的表情。
如今,《大梦敦煌》成为国家精品,验证了当时决策创意的正确性,验证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验证了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2002年4月19日,文化部在厦门召开全国艺术创作会议,苏孝林院长在会上作重点发言,讲到《大梦敦煌》的创意时,引起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羡慕!惊讶!不可思议!除了兰州,其他地方很难做到。
- 2020-12-15发掘历史文化优势 讲好自己的故事 《大梦敦煌》20年
- 2020-12-15大型古装国学电影《瞒天过海》在兰州开拍
- 2020-12-15冬日里温暖的艺术力量——“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交响音乐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