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有一座塔,隐于寺更隐于市。当你来到位于兰州市博物馆的白衣寺塔,抬头仰望方寸天空,时光仿佛停滞,冥冥之中又遇大明风华。
白衣寺始建年代不晚于明嘉靖时期,因寺院大殿内曾供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白衣寺塔”。 古塔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其所在的白衣寺是兰州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寺院遗存。
在白衣寺塔的每层角檐处各悬挂风铃1个,若逢起风,铃声悠扬,清脆悦耳,将人们的思绪带回400年前,感受一段大明风华。
白衣寺塔在民间俗称多子塔,据史料记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相传乃王妃之功德,至今四百余年,数则重修。”寺院为明肃藩王所建,而白衣寺塔则是明肃王祈求得到神佛的庇护,以保子孙兴旺、祈福镇邪、自利利人的功德善举。
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白衣寺塔都是历史留给兰州的遗珍。
白衣寺塔塔身上半部为八角形锥体,高18.5米,共做密檐12层,层数为偶数,在国内罕见。
塔身每层八面开龛塑像,每龛内供奉一尊泥塑佛像,96尊佛结印各异、生动唯美。
正南方与白衣寺塔基相连处开有一个较大佛龛,两侧外有凸起砖雕对联一副:“玉柱玲珑通帝座,金城保障永皇图”,横额是“耸瞻震旦”。据题款“太华道人崇祯辛未孟夏之吉”(太华道人是明肃王朱识鋐的别号),可推断肃王朱识鋐尊崇道教。此对联明确了修建此塔的目的是明肃藩王为保皇权永固。
1987年冬,在对白衣寺塔进行加固维修时,从塔刹顶端琉璃球下出土了明代德化窑白瓷造像、佛经、鎏金铜佛像等珍贵文物;同时在正南方靠刹杆的土层中,又清理出一带盖带锁的黑陶瓮,瓮内装有10多个丝织品包裹的小包,包内有金镶玉送子观音簪、金镶玉鱼篮观音簪、铜镜、铜钱、金银器等一批精美的文物。
在这一批出土文物中,两件观音簪和明代德化窑白瓷造像尤为突出,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其中两件观音簪于1996年6月被国家文物鉴定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之后,依据两件观音簪的年代、质地、制造工艺、观音造像的名号最终定名为“明崇祯五年金累丝嵌青玉抱子观音簪”“明崇祯五年金累丝嵌白玉鱼篮观音簪”(简称“抱子观音簪”和“鱼篮观音簪”);而明代德化窑白瓷造像因破损影响,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据多方考证,该造像为明德化窑文昌帝君像。
监制:亢兆宁 校审:屈正州 统筹:狄东阳 图片编辑:曲车
文字:宋芳科 摄影:任磊 彭晓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