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扎根乡村的年轻力量,他们是扶贫路上的青春担当。在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活跃着一群后浪,他们有想法,有梦想,敢作敢当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让无悔的青春在扶贫路上绽放。
榆中北山山大沟深,干旱贫瘠。四川农业大学作物种植与栽培学毕业的90后女硕士张晓娜却因“艾”结缘扎根北山搞科研,和村民一起发展艾草产业,仅艾叶采摘一项,2019年就收入600万元,为贫瘠的北山带来致富产业。
酒泉金塔戈壁胡杨为人熟知,但是说起小龙虾怕是有人要问能养吗?金塔县羊井子湾榆树井村青年胡国泰,敢想敢干,在家乡养起来了小龙虾。尝鲜经济带来好生活,去年他一年纯收入就达10万元,为家乡开辟了一个全新致富产业。
张掖甘州区碱滩镇,镇如其名确有很多碱滩地。张瑜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就是半荒漠的2000多亩盐碱地开启,开始连乡亲们都劝这个女娃,盐碱地里长不出干枝梅。如今4年过去了,盐碱地里的珍珠油杏长势良好结下硕果。在张瑜带动下周边1.8万亩盐碱地也种上珍珠油杏,荒漠绿洲成现实。
兰州皋兰什川古梨园,百年的老树讲述一段沧桑故事。为了让家乡的特产软儿梨给乡亲们带来收益。魏永波发起成立了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为软儿梨打开了销路;果树产量低,他就升级传统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果实不易保存,他便建设恒温恒湿、能容纳700吨软儿梨的大型冷库;运输难,他与高校合作,研发专用的真空包装罐和特质包装盒,即使在夏季也能保鲜30个小时。
定西市通渭县是甘肃省八个尚未脱贫摘帽县。榜罗镇阎家湾村更山高路远扶贫难。作为乡镇扶贫专干陈云斌在扶贫路上已经走了6年,拉家常聊心事,她最懂要扶贫先把群众当成自家人的道理。如今,阎家湾村贫困人口已由2013年的185户降至22户,陈云斌要一鼓作气来冲刺,带来群众奔小康。
会宁土门岘镇,贫瘠的黄土大塬上2年崛起3000座大棚,被当地群众誉为“沧海桑田”,而在这背后则是每一位扶贫干部和村民们实干、苦干的写照。2年前孙亚强到土木岘苏堡村包村帮扶,村上还没有一座大棚,2年后,3000座大棚在为750名贫困群众带来致富希望。
天祝打柴沟镇安河村曾经是一个种植结构单一的贫困村,自从7年前王琨来到这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后,这里的面貌在一点点改变。村民说王锟肯吃苦、有担当是他们致富的领头雁。而王琨认为说上千遍,不如带头去干。他先在自家地里种了2亩荷兰豆,当年就收入9000元,一下带动了村民种植积极性。
红辣椒带火好日子,对于永昌县水源镇的村民来说辣椒种植很大程度只是在家餐桌上的一盘菜。退伍回乡的青年蔡子亮敢想敢干,利用10年时间,经历多次挫败后终于和国内郫县豆瓣生产厂家建立合作关系,让郫都豆瓣多了一味甘肃元素,也带动水源镇发展商品辣椒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