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陇原外事工作新格局 促“一带一路”建设共发展
——访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朱继君
采访、整理/杜永军 郭伟
编者按:近两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通过成功举办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等节会,着力强化外事统筹策划,不断加强各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展现了新气象,体现了新作为,取得了新成果。2020年,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甘肃省在促进教育外事工作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方面的新思路与新举措,我刊专访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朱继君先生。
一、着力提升对外交往层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推进国际友城工作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朱会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专访。首先,请您谈谈近年来甘肃省的外事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亮点。
朱继君:地方外事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外事部门的渠道资源优势和职能作用,努力为我省对外开放贡献外办智慧和力量。成绩亮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着力提升对外交往层次。发挥我省“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区位优势,争取承办高规格国际会议,每年邀请、接待20多个外国高层次代表团访问甘肃。仅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就邀请到85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95个代表团、1500多位中外嘉宾参会,50多位部长级官员和6位外国政要出席,有力配合了国家外交大局,有效提升了甘肃的国际影响力。
二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紧紧围绕抢占“一带一路”建设“五个制高点”规划布局,借助外交部与地方外办“一带一路”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争取利用丰富的外事资源,积极服务和支持我省与沿线国家广泛开展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近年来我省成功举办“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中国—中亚合作对话会”“‘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论坛”等活动;促成我省在丝路沿线国家设立12个商务代表处,推动我省在海外建立6所孔子学院、8所岐黄中医学院、6个岐黄中医中心;倡议建立“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支持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与中亚国家编撰《友好交往史》,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宽。连续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简称国际旅游节)、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简称药博会)已成为甘肃“走出去、请进来”的品牌节会。
三是切实推进国际友城工作。研究制定新时代《甘肃省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友城工作提质增效。同时,不断完善友城结构和布局,有针对性地加大友城缔结力度,全省已建立63对友城,其中省级26对、市县级37对。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已举办14期,截至目前,共有来自五大洲66个国家的335名学员参加研习。
四是全力服务对外开放平台。利用外事资源和渠道着力提升兰州新区的开放水平,全力服务“陆海新通道”和我省三大国际空港、三大国际陆港及开发区建设。
五是不断提高外事服务能力。科学统筹因公临时出国工作,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走出去”,优先保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推动友城务实合作的团组。加强与境外高校、智库和商业协会的沟通联系,积极为我省企业牵线搭桥、捕捉商机,并强化全省涉外人才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外事人脉资源信息库,增强地方外事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总体外交和本省经济社会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意义重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其中应各司其职
《世界教育信息》:自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入人心。作为一名资深外事工作者,您对此有何感触?
朱继君: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作为从事外事工作28年的“老外事”,我有幸出访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深切感受到丝路沿线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态度和热切期望。“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有以下重大意义。
第一,它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在世界局势多变、全球化面临新挑战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新引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30%。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高,希望中国承担起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期待的积极回应,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大国责任担当。
第二,它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使中国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拓宽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天地,增添了新动力。
第三,它体现了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愿望。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体经济,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推进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从而达到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目的,这正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世界教育信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您认为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分别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朱继君: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坚实根基和强劲动力。政府部门应该主要在统筹协调、政策沟通、法律保障、渠道拓展、牵线搭桥等方面扮演管理和服务的角色。社会组织则是民心相通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发展与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增进民间理解互信,促进社会发展、人文交流。比如,同样是国际性的灾难捐款、救助,一个社会组织通过自身力量参与救援发挥的社会影响及效果可能比政府要大的多,其亲和力、感染力和后发优势会超过金钱的数目。社会组织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交流合作,特别是民生项目的实施,增强了沿线国家人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从而达到“以民促官”的目的。同时社会组织还在重大问题上发出“民间声音”,助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总之,在民心相通这个大舞台上,社会组织应该永远是“主角”。
三、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为甘肃民间外交添活力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了解到,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在近年来的民间国际交往中,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承担工作,请介绍一下协会的活动情况。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您有何经验可以分享?
朱继君:甘肃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下文简称甘促会)成立于2014年1月,是西北地区第一家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机构,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甘肃省级非营利的社会团体,现有78家会员单位。成立以来,甘促会先后与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科威特、印尼、柬埔寨、澳大利亚、尼泊尔、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20多个社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签署了交流协议,加强日常联络,加深互相了解,不断扩大交流合作的范围。目前,甘促会的工作逐渐由一般性的友好交往向研究国情省情、实施重点项目、加强人文合作等方面走实走深,“民间外交”有了新发展。
一是积极参加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组织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和在印尼、马来西亚、罗马尼亚等国举办的“丝路一家亲”系列活动,加强了与有关国家的民间交往。
二是为“走出去”搭建平台。与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等会员单位联合举办俄罗斯“涅瓦文化节”、吉尔吉斯斯坦“一带一路:21世纪教育与科技融合国际教育论坛”“‘一带一路’青年成长与发展”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
三是对重点国家的民间交往有突破。2019年5月,甘促会在与尼泊尔3家社会组织建立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发动各会员单位为尼泊尔第五省塞纳迈娜市贫困学生捐赠6000余件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用品,同时促成甘南州与塞纳迈娜市签署友好城市协议。2019年7月20日,甘促会在兰州举办了甘肃与白俄罗斯智库及主流媒体“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中白双方的专家学者就两国人文合作踊跃建言献策,引起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甘促会还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白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启了甘肃与白俄罗斯智库及媒体对话合作机制。与此同时,甘促会还多次邀请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和中学校长来甘肃访问,积极促进“百校结好”活动。
四是发挥优势,凝聚合力。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不能“一花独放”,要充分发挥所有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和行业优势,使有限的渠道、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几年的许多国际交流活动都是在会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中开展的,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等会员单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协助甘促会顺利完成了对尼泊尔贫困学生的捐助活动、编辑出版《与智者对话———“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访谈》。
总之,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我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已经成为甘肃对外交往的亮点之一。今后社会组织“走出去”要克服项目平台较少、人才不足、经费欠缺等困难,在加强政策指导、工作引领、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不断促进社会组织国际交流健康发展。
四、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外事工作者的必备条件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外事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怎样培养这些素质?
朱继君:两年前,我曾聆听过前外长李肇星同志的一次演讲,有人问他,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外交官?他的回答是:去读一读天安门城楼上的两条标语就知道了,一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一条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就是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做到这两点你就是一名合格的外交官。我听后,感触很深。我觉得一名外事工作者首先要具备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政治素质。在“外事无小事”的原则下,把践行独立自主、天下为公、公平正义、互利共赢、服务发展、外交为民的总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否则会在复杂多变的对外交往环境中碌碌无为,甚至迷失方向。
其次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深入研究世情、国情和省情,学习和吸收所从事业务的先进经验,不断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新亮点,找准突破点,甘于平凡,孜孜以求,才能有收获感和成就感。要说怎样培养,我只有一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五、甘肃外事在推进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对外开放事业上成果丰硕,大有可为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外事部门应该怎样为教育、文化、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提供服务?甘肃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省份,在上述方面有哪些举措?未来有哪些规划和构想?
朱继君:第一,怎样服务?我认为应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在教育、文化、科技领域的重大政策特别是对外开放方面的举措,统筹协调,用足用好政策红利。二是发挥外事部门职能作用,利用外事资源优势,全力服务保障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对外开放。三是借助国际友好城市渠道和重大节会平台,通过举办各种论坛以及对外推介等,积极推进相关领域务实交流合作。四是深化外事领域“放管服”改革,简化、优化因公临时出国审批、留学生管理等工作程序。
第二,有哪些措施?甘肃既是“一带一路”上的重点省份,又是文化教育资源大省,为促进相关领域的对外合作,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注重规划设计,推动对外开放。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外事部门的职能作用,2019年年初召开外事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将教育、文化、科技领域的对外交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统筹规划、统筹推进、统筹落实。同时,结合我省建设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规划方案,会同各职能部门研究对外开放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形成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的务实举措。
其次是注重统筹外事资源,推动务实合作。一是利用国家重大外交活动资源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例如,2018年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访华时,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精心组织,向国王一行展示了我省在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历史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得到我国外交部和挪方的高度评价。国王对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赞不绝口。近三年来,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积极推动敦煌研究院在国外开展上百次学术交流、文物展览活动,已达敦煌文化“走出去”取得预期效果。二是利用国际友好城市资源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我省63对友城在开展高层访问、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互参展会、教育科技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借助与日本秋田县的友好城市关系,在文化、教育、环保、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绿化造林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其中日方培养我省医学临床专业人才就达数百人。三是利用国际人脉资源项目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务实合作。通过连续实施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百校结好”等项目,为我省长期开展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再次是注重节会平台,扩大对外合作。通过举办文博会、兰洽会、国际旅游节、药博会4个国际性节会,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项目逐年递增,对外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效果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重视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目前我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8家、省级35家,位列西北地区前列。
最后是注重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对外交流。制定并下发《甘肃省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区别管理、优化审批程序,明确规定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批次、团组人数、在外天数须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积极为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对外开放提供便捷服务。在严格落实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基础上,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坚持“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造建成政务大厅,实行因公出国(境)审批材料五表合一,出国(境)审批材料和时限大幅压减;实施“同步办照”“照随人走”,提高了办事效率。第三,今后怎么做?总体思路是: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按照“聚人脉、拓渠 道、建平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推进“一带一路”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建设和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积极汇聚各方力量,努力挖掘优势潜力,服务推动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具体要在打好“五张牌”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打好“规划牌”。在细化抢占“五个制高点”规划方案上下功夫,把涉及教育、文化、科技领域的项目措施拉出清单,纳入对外交流合作议程,做好外事对接。
二是坚持打好“平台牌”。把平台打造作为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把教育、文化、科技要素纳入国际友好城市的渠道平台、兰州新区的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科技平台、文博会的文化平台、兰洽会的经贸平台,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三是坚持打好“项目牌”。全力实施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百校结好”等品牌项目,发挥甘肃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促会、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等社会组织和我省驻外商务代表处、孔子学院、中医中心及海外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好用活我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促进合作成果落地开花。
四是坚持打好“交流牌”。发挥我省历史文化优势,依托“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和省内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在敦煌学、丝路文化、中医药等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中西亚国家研究中心,继续推动编撰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史,带动教育、文化、科技领域交流合作。
五是坚持打好“服务牌”。持续推进外事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先保证有实质出访内容的教育、文化、科技领域团组出访,全力服务对外开放,为“甘肃走向世界、世界了解甘肃”作出更大的贡献。
访整理:杜永军,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会长;郭伟,《世界教育信息》杂志特约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