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为被救助者过生日
本网记者 张振宇 宋芳科
随着复工复产人员大潮的解冻,兰州市救助管理站坚持警惕不松劲、责任不减弱、服务不停步,在特殊时期为城市弱势群体敞开“有温度、有热度”的大门,助力守护好“城市安全线”。
构筑“防护墙”,疫情防控更放心
救助对象流动强、防护弱,救助服务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常规救助方式、流程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兰州市救助站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分析救助新情况,把关口前移、防早控小,及时防范化解各种外来救助风险、不稳定因素。
该站严格把好“入口关”,开展一戴口罩、二测体温、三查行动轨迹的“三步走”工作法,设立临时观察室、发热隔离室,强化院内卫生消毒、加强防护宣教、做好医用物品储备等。
抗击疫情以来,该站各科室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服务“不打烊”,全程服务不停步,跟踪服务不断档,热心服务不掉线,把问题化为举措,把责任化为行动,完善疫情防控期间救助流程和公共卫生体系,为受助人员和职工安全牢牢筑起一道防护墙。
架起“连心桥”,寻亲服务更暖心
一名四川籍长期滞留人员王亮(化名)被护送该站接受救助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疑似精神障碍,言语表达不清,情绪非常低落。为尽早核实他的身份信息,管理科业务骨干赵永强、郝飞等人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和他拉家常、疏导情绪,让他感受到工作人员是朋友、也是亲人,最后成功帮助其联系到家人。
这样的滞留人员不是个例,而是常态,疫情期间这种情况让寻亲工作变得曲折而艰辛。寻亲途中,更多的是重重困难和一次次的无功而返,有时仅仅是滞留人的疑似户籍地,也需要下很大气力去对接、核查、筛选、确认,但是,工作人员不畏艰辛、直面而上。每当寻亲成功之后,电话那头传来受助人员亲人的兴奋之言、激动之语,工作人员就会感到幸福满满、无比自豪。
甘当“店小二”,温馨管理更走心
救助对象在哪里,救助服务就应跟进在哪里。除了保障饮食、住宿、衣着等基本需求,少数滞留受助人员因为生活受挫、不了解疫情发展等原因,出现焦虑、恐慌、急躁情绪。为帮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管理科工作人员发扬不怕麻烦、眼亮手勤的“店小二”精神,靠实“点对点”服务,密切配合社工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既是“店小二”,又是宣传员,通过读报、宣讲等形式让受助人员及时了解疫情防护知识、最新资讯,鼓励他们直面疫情。
同时,为丰富受助人员的业余生活,管理科定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和参与活动的意愿,开展羽毛球、听音乐、唱歌等文体活动,让他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