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一线】我在武汉战“疫”——甘肃首位驰援武汉医疗专家张浩军的战“疫”故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秦娜
“今天出太阳了,心情不错。”1月29日,到达武汉的第六天,一扫多日的阴霾,天终于放晴了,张浩军的心情也明媚了许多。
1月29日,武汉的天气放晴,张浩军特地在医院外拍下了照片。
1月24日,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甘肃省感染防控专家、甘肃省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与感染管理处处长张浩军紧急奔赴武汉,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也是甘肃首位派往武汉的援助专家。
在过往20多年里,战SARS,斗甲流,防布病……张浩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感染防控考验。而这一次,考验前所未有。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每一天都有新的感动。
出题的是病毒,我们必须去答题
“刚刚接到国家卫健委的函,需要你今天赶往武汉,支援武汉抗击疫情。”1月24日,除夕中午,一通急促的电话拦下了张浩军回家过年的脚步。此时,他刚刚从咸阳市泾阳县赶到西安高铁站,准备乘高铁回兰州。
时间倒回到1月22日,当天,张浩军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赴陕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督导工作。两天时间,他和督导组的同事们先后到西安、咸阳,进车站、下社区,访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认真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结束了陕西紧张的工作,张浩军总算松了一口气,能在除夕夜赶回兰州和家人团聚是他最期待的事情。
其实,几天来随着疫情的迅速发展,张浩军隐隐有预感,有一天他需要去武汉。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接到电话,张浩军便明白这次疫情的凶猛:“这种时刻肯定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说不怕是假的,但相对于对疾病本身的害怕来说,张浩军更多的担心来自“觉得没把握”。“就像马上通知你去考试,但是你毫无准备,不知道能不能考好。”张浩军打比方说,“这次疫情来得非常突然,发展得也很快,一切都是未知数。出题的是病毒,我们必须去答题,结果就看你平时的累积。”
只是,武汉已封城,怎么去?正是年三十,怎么告诉家人?
张浩军决定先给钱耀文院长打个电话。“一定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安全,缺什么赶紧在西安采购,医院全力保障,去武汉后保持联系,全院都是你最坚强的后盾……”十几分钟的通话,院长的鼓劲让张浩军充满力量。
犹豫了一下,张浩军又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活儿结束了,但人还回不来。” “不会是要去武汉吧?”“答对了”……夫妻俩似乎早有默契。
“不怕不怕,咱们都是搞公共卫生的,你又在医院做感染防控这么多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保护好自己,我和姑娘等你回来,到时咱们再补着过年!”从事公共卫生教育工作的爱人一番话,让张浩军一下子心安了。
两通电话下来打消了张浩军的担心,给他吃下了定心丸。
紧接着,张浩军与国家卫健委取得联系,得到的回复是:一切都在安排,请原地待命。
逆行,奔赴武汉
事实上,1月22日,张浩军一直忙着部署科室里的防控工作。接到去陕西的任务,他连家都没来得及回,晚上妻子收拾了一个双肩包送到医院,张浩军背起简单的行李就直奔西安。
眼下,最要紧的是抢时间补给。出了高铁站,附近的大商场早已关门歇业,张浩军走进唯一一家开着的服装店里“扫”了一些换洗衣服,又在一家小店随便“拎”了只行李箱,就又急匆匆返回高铁站待命。
不一会儿,妻子打来电话,询问张浩军东西买得怎么样了……“爸爸,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还没和妻子说完,电话那头女儿抢过电话,只说了这一句,就已经泣不成声。张浩军说不出话,只能默默地听着,越听越难受,最后,他“狠心”挂断了电话。
张浩军红着眼圈,独自站在寒风中的车站广场,心里五味杂陈。 直到有电话响起通知他行程安排,这才重新收拾心情,准备踏上西安开往武汉的高铁。
一路上,站长嘘寒问暖,一直把他送上车;乘务员提前为他准备了稀饭、泡面,不由分说,还帮他把面泡好了……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张浩军就这样被温暖包围着。
“武汉站就要到了,请您拿好行李准备下车。”经过近6个小时的运行,列车到达武汉站。下车前,列车长专门赶来为张浩军送行,向他致敬,给他加油,两个人握紧拳头拍下了一张合影。
列车长专门赶来给张浩军加油。
武汉封城后,进出武汉的所有交通都停了。原本并不在武汉停靠的列车,专门为张浩军而停车。车门打开,全车只有张浩军一个人走下列车。那一刻,在他身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都目送这位逆行者走进武汉。
疫情比想象的还严重
抵达武汉第一天,张浩军开始记录《武汉抗疫工作日记》。
“诺大的武汉站广场空空荡荡,一个人都没有,冷清得让人不敢相信。”过去,张浩军两次到武汉出差。武汉在他的印象中,繁华、热闹。而此刻,就像换了人间。
“坐在前往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车上,路上看不见车、也没有人,武汉城空前的寂静。”也就是那一刻,张浩军意识到疫情可能比他想象的还严重。
“所有人都戴着口罩,见面后不摘口罩,也不握手,彼此都是眼神交流。”到了指挥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有关处室负责人早早等候,见面的场景更让张浩军感觉到疫情的严峻。
报到后,张浩军得知自己被分配到这次疫情收治发热病人的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简单的安排后,张浩军就坐上了医院来接他的车。
在车上,张浩军原本想和接他的五院感染科主任马维瑾聊聊医院情况,但看到马主任一脸疲惫,便没有忍心再多问。
“街上没有人,但是医院患者很多,所有人都行色匆匆,每个人之间都刻意保持着一定距离。”尽管来之前,张浩军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武汉疫情的情况,还了解到五院患者多、物资缺乏的信息。但直到在五院亲眼见到后,张浩军确定他要做更艰苦的战斗准备。
张浩军被安排入住在五院旁边的一家宾馆,这是武汉市政府临时征用的定点宾馆。特殊时期,虽然水电暖齐全,但是没有一名服务人员。
张浩军在日记里写下:我是来战斗的!
“武汉,我来了!加油,我们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魔!”当天,张浩军写下了第一篇《武汉抗疫工作日记》。
他们真的太累了
工作第一天,五院的新同事为张浩军拍下了第一张照片。
“虽然都戴着口罩、帽子,但还是能感觉到院长特别疲惫,我刚一开口说话,他眼圈就红了,太让人心疼了。”第一天开始工作,张浩军在医院会议室见到了五院院长。
“没关系,我们一起干。”张浩军对院长说。原本院长还要给他介绍医院情况,但是张浩军实在不忍心再耽误院长的时间,直说让院长先忙,他自己去看。
张浩军了解到,五院原本是一家区属医院,被武汉市确定为收治发热病人的定点医院后,医院转走了所有其他病人,专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由于不是传染病专科医院,医院建筑布局等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医院面临最大的困难是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工作,医院通道、流程等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
知道这些情况后,张浩军便让马主任带他换上装备直接进病区了解具体防控情况。
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写满了加油的话语。
“一进病区,我就被震撼了。”所有医护人员全副武装,分不清谁是谁,大家都把姓名写在防护服上。“加油”“战胜疫情”……所有人防护服的背后,都写满了加油、鼓励的话。看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张浩军笑着对马主任说这应该算是“防护服文化”吧。
可当张浩军和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时,他才发现正能量的背后,是极度的疲惫。
“遇到的每一个人,没说几句,眼圈就红了。一位已经50多岁的病区主任,一开口就哭了,虽然看不清他的眼睛,但可以看到他已经哭到发抖。”
“他们真的太累,太辛苦了!”连续多日的超负荷高压工作,这里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已是人困马乏,身体、心理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物资太缺了,缺到大家都舍不得用。”为了节约防护物资,穿上防护服的张浩军,坚持把医院所有病区都走一遍,重点查看了医院收治患者和防控工作的流程,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面对面给医务人员开展培训,给每个人加油打气。
问题很多,从病区出来已经晚上10点多了。张浩军又和感染科的几位同事开会,根据白天发现的问题,商量具体解决和优化办法。等回到宾馆,已是晚上12点多了。
武汉工作第一夜,感概良多。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张浩军来之前,五院还没有一位援助专家,张浩军是第一位“外援”。
“你就当科里来了个新兵,而且还是个来就能干的新兵,千万不要有任何客套、形式,我们直接捞干货,赶紧把这些风险点都堵上。”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张浩军对马维瑾掏心窝子。
“我的职责就是确保医院和所有医务人员能用正确方法做好感染防控、保护自己不被感染,还要保护患者,避免患者之间、患者和陪员之间发生交叉感染并带到社区去。”张浩军说,这个非常时期,保护好医护人员,控制好医院和社区之间交叉感染,对保障整个疫情防控和尽快控制疫情意义重大。
张浩军(右)与病区负责人交流,进病区好几天了,他终于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工作照。
接下来的几天,张浩军每天的工作就是排查医院防控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病区,看诊疗过程和防控流程;出病区,和同事们一起商量解决办法,然后拿方案找院领导协调解决。
“感染科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科主任也是才转岗过来不久,好多地方设计都不够合理。”要做的还有很多,病区、科室、找领导,组成了张浩军每天工作的全部。
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给自己加油,给武汉加油。
1月30日,当地区政府协调来两个工程队,对医院各个通道进行了优化、打了隔断,防控措施正在加强。当天,130多名江西援鄂医疗队正式进驻五院让人振奋。医院开始新增病区,张浩军也要更忙了。
一日三餐,都是盒饭。这对张浩军这个从来不吃米饭的西北汉子来说,无疑又是一个考验。可特殊时期有什么吃什么。“来武汉我又get了新技能——吃米饭。”他打趣说。
张浩军身后这棵树已经400多岁了,同事抽空为他拍下了这张照片。每天全副武装,张浩军的脸已经开始肿了。
得知张浩军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消息,他的电话瞬间被关心他的人们打爆了、微信炸锅了,可是张浩军忙到根本没时间回复。“我一切安好!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坚决完成任务,胜利归来!”1月27日晚上10点,张浩军终于得空发了一条朋友圈感谢大家。一时间,400多人点赞,300多条评论,致敬、关心、祝福飘然而至。
“身处异乡,身处暴风眼,看到有那么多人支持我,真的特别温暖,医院领导每天都打电话关心问候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相信这场战斗一定能赢。”张浩军说。
- 2020-01-31佛慈制药捐赠90余万元药品 助力抗击疫情
- 2020-01-31疫情持续多久,我们就会坚持多久”——来自兰州市肺科医院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