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靖远:别了 那个穷窝窝

19-12-30 16:49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魏湘

  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进这么宽敞漂亮的房子,还能在家门口的香菇产业园找份工作干。”12月下旬,坝吴公路两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搬迁户周志礼正在打扫收拾庭院,高兴地准备迎接新年。

  “如果不是易地搬迁的好政策,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要住在大山里,现在搬来好了,看病上学、交通出行就是方便,今年一家人要高高兴兴过个年。”在碾湾坪安置区楼下开小商店的搬迁户李彩告诉记者。

  “走,上班去!”永新村搬迁户苏艳红撂下饭碗,出发去几百米外的扶贫车间上班做工,一个月能挣个两千到三千块钱的她见到记者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挪穷窝,摘穷帽,换穷业”彻底告别那片祖辈生活的贫瘠山区,住进集中统一修建的宽大亮堂新居里,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由昔日的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在靖远,4341建档立卡户18436名贫困群众如今已全部搬迁入住新居,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劳作,社区居住、园区就业”的脱贫梦。

  时针拨回到搬迁前,生活在若笠、石门等干旱山区的贫困群众年复一年的靠天吃饭,这里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干旱少雨以及落后的耕作方式,让“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也承载不了未来发展的需要。

  如何让当地群众整体脱贫是摆在靖远县委、县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

  咋办?

  迁!迁出穷山窝。

  靖远县属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2013年底核定建档立卡贫困村88个、贫困人口2.9万户12.86万人,贫困发生率29.05%。寻出路,找办法,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这部分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是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

  “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像一缕春风吹拂在靖远大地。全县共确定搬迁群众5347户21707人(其中建档立卡群众4341户18436人),分三个年度、27个安置区69个安置点实施,扛起了全市近一半易地搬迁任务,搬迁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谋定而后动。县上聚焦“变旱为水、下山入川、出乡进城”的总体思路,采取“集中安置为主、插花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推行“4+N”易地扶贫搬迁模式,规划“城区、园区、川区、中心镇村区”四个集中区域和多个分散安置点,整体解决制约贫困户发展的出行上学就医难、务工就业发展难等问题,统筹整合各类资金18亿元,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整体配套项目建设和后续脱贫产业培育,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搬迁+特色产业”的脱贫攻坚之路。

  “怎么搬”搬后“怎么办”?产业扶贫是根本。

  为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靖远县依托农村“三变”改革,积极培育特色富民产业,大力推行“流转集中、连片发展”“统一种植、分户经营”“入园务工、保底分红”“资金入股、收益提成”等模式,坚持“真种真养真补”原则,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3.46亿元,建成脱贫产业园96个、特色产业园95个,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让他们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努力靠自己的勤奋劳动撕掉贫困的“标签”。

  “我在香菇棚里做工,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棚子里装菇,就是摆菌棒,8到10公分一个档,左右摆齐,一下班就回家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银滩村搬迁群众张生寿由于要照顾年迈的母亲,不能出远门务工,在家门口建设的香菇大棚基地务工就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每月还有3600元的稳定收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张生寿所在的坝吴公路两侧安置区(银滩村)是靖远县27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配套设施最齐全、产业跟进最完善、扶贫效果最明显的一个跨乡镇大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3.64亿元,共平整场地2212亩,建设移民住房1284套,实现低压配电入户、自来水入户1284户,并配套建设了村委会、文化站、卫生室、幼儿园、小学等附属设施;整理开发土地1.1万亩,连片建设了香菇菌棚和日光温室184座,确保群众搬得来、能发展、可致富。

  “前段时间29座香菇棚已经销售出香菇20000多斤,创收10万元,当下乡政府与合作社的重要任务就是联系客户、打开销路、拓展市场,力争将产业进一步做大、做活,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利益。”作为乡上派到搬迁区的“蹲点干部”,靖远县石门乡副乡长韦性东介绍到。

  “以前我们一大家子、十多口人全都挤在一个院子里,现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我们住上了楼房,居住环境拥挤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孩子也能够就近上学了。”这几天,搬进新房的靖远县五合镇白茨林安置区80后小伙陈文坤喜上眉梢。在脱贫攻坚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引导下,陈文坤不仅住上了新楼房,实现了孩子就近入学的愿望,而且还红红火火搞起来养殖业。一家人也在今年顺利摘掉了贫困的“愁帽子”,小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2018年我用一万多元的产业补助资金养了15只羊,之外我自己又养了2000只鸡。今年肉价不错,估计能收入3万元以上,今后更要好好干!”正在算经济账的陈文坤说,现在各方面环境好了,只要肯努力,好日子指日可待。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攻坚举措,五合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了白茨林安置区,帮助140户贫困户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同时按照贫困群众“一人五只羊、一人一亩枸杞子”及其他特色产业达标覆盖的要求,产业达标率及覆盖率均达到100%,搬迁群众的腰包鼓了,获得感强了。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使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使贫困群众过上幸福好日子,不仅需要‘扶上马’,还需要多举措再‘送一程’。靖远县立足安置区蔬菜、畜禽、瓜果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大力推行“搬迁+高效农业”脱贫模式,充分利用东西协作帮扶资金和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若笠、石门等跨乡镇搬迁群众在碾湾坪、坝吴公路等安置点统一新建大棚521座,按照“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方式,集体统一运营;探索推行“枸杞+香菇+劳务”“香菇+园区务工+五小产业”“小城镇+设施蔬菜+园区务工”产业模式,基本达到了每户至少有1项主要产业,每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的目标。

  目前,跨乡镇实施的6个大型集中安置点,已建成枸杞扶贫产业园、香菇栽培脱贫产业园和日光温室等,开发耕地灌溉面积1.19万亩,引进扶持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实现了易地搬迁安置点脱贫产业覆盖达标,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兴旺的坚强基石。

  易地搬迁乡亲们心安的地方就是热恋的故乡。如今,深冬时节的小城靖远,一条条通村通组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新建好的日光温室整齐划一,一座座灰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栋栋让贫困群众住有其所的居民小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撑起贫困群众发展希冀的产业基地已然形成,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通讯员 冯文强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学习考察培训班赴上海青浦瞻仰陈云纪念馆 缅怀革命先辈 接受红色教育(图) 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学习考察培训班赴上海青浦瞻仰陈云纪念馆 缅怀革命先辈 接受红色教育(图)
  • 长图|甘肃文化扶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长图|甘肃文化扶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选出好干部 打造好队伍 2019年甘肃省组织工作稳步推进(图) 选出好干部 打造好队伍 2019年甘肃省组织工作稳步推进(图)
  • 【再见2019 你好2020】 甘南州临潭县龙元山村第一书记陈勇:愿乡亲们生活比蜜甜 【再见2019 你好2020】 甘南州临潭县龙元山村第一书记陈勇:愿乡亲们生活比蜜甜
  • 笑迎2020:脱贫了 为美好生活笑一笑(来自甘肃基层的报道) 笑迎2020:脱贫了 为美好生活笑一笑(来自甘肃基层的报道)
  • 【再见2019 你好2020】平凉市静宁县鲍大虎:努力过才明白国家扶贫的意义 【再见2019 你好2020】平凉市静宁县鲍大虎:努力过才明白国家扶贫的意义
  • 甘肃:文艺志愿情系陇原 精彩演出喜迎新年(组图) 甘肃:文艺志愿情系陇原 精彩演出喜迎新年(组图)
  • 视频 | 央视花式聚焦武山!石窟、武术、旋鼓都出镜了→ 视频 | 央视花式聚焦武山!石窟、武术、旋鼓都出镜了→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