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建设“八大中心” 兰州市一院“组团式”帮扶宕昌县医院取得成效
原标题: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建设“八大中心” 市一院“组团式”帮扶宕昌县医院取得成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根据相关要求,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度重视,全面部署,于2019年4月正式拉开“组团式”帮扶陇南市宕昌县人民医院的帷幕,数月以来,该院从提高贫困县人民医院的核心医疗服务质量入手,精心组织,精准帮扶,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值得一提的是,市一院在省上安排建设区域性“五大中心”,即心电中心、消毒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本院优势,超前谋划,启动“八大中心”建设,增加了消化内镜中心、胸痛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建设。目前,部分中心已陆续投入使用,其中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系统、影像中心实现了疑难报告与市一院联网会诊和心电报告县医院全院共享。
努力提升受援医院“造血”功能
组团式帮扶工作启动后,院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前往宕昌县,在实地考察和与宕昌县医院协商后,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并举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宕昌分院”挂牌仪式。而后又向帮扶点派驻医疗团队,根据要求,医院派驻6名业务骨干开展帮扶工作,专业涵盖急诊、呼吸、消化、眼科、检验和放射。
医疗团队进驻后根据两地医院实际情况,对宕昌县医院从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齐心协力将帮扶工作做细、做精、做实,努力提升受援医院的“造血”功能,提高受援医院管理水平和诊治能力,让当地老百姓能享受到优质、价廉、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精心帮助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根据县区医院学科建设现状,帮扶队精心帮助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开展的新业务有: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及演示呼吸衰竭患者1例;消化内镜室与检验科联合开展胃功能三项,协助早期胃癌诊断。新开展手术有:羊膜移植手术,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前房穿刺+前房成形+瞳孔成形+晶体囊外摘除手术;门诊新开展项目:弱视治疗仪治疗弱视;电解倒睫术;斜视术后视功能建立。新开展检查有:前房角镜检查,三面镜检查。
进一步规范部分投照体位,注重患者的放射防护;规范指导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对全院职工进行多次培训,内科开展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规范化治疗;开展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溶栓治疗;无痛胃肠镜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经过对人员的培训,急诊生化顺利开展。
据统计,4月至10月,宕昌帮扶队共诊查病人2132人,教学查房59次,各种讲座74次,开展手术22例。眼科手术14例,病例讨论4例,放射阅片3248张,胃肠造影244例,胃镜检查1086例,C14呼气试验1201例,肠镜检查124例,常规肠镜下治疗12例,无痛胃镜18例,无痛肠镜12例,无痛肠镜下治疗3例,气管镜检查9例,无创呼吸机7例,全院心肺复苏培训640人次。
“八大中心”部分设备已投入使用
市一院着眼于提高帮扶医院在全县的辐射带动能力,发挥好县域内龙头作用,在省上安排建设区域性“五大中心”,(心电中心、消毒中心、病理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的基础上,结合本院优势,超前谋划,启动“八大中心”建设。主动增加了消化内镜中心、胸痛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建设,与县医院签订了“八大中心”建设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职责任务和时间节点,以责任清单的形式将任务靠实到双方医院的具体责任人,共安排相关院领导和对口科室专家多次到县医院现场帮助指导,接收为期一个月至一年的免费培训20人,先后召开三次区域性“八大中心”建设推进会强力推进。
目前,已帮助宕昌县医院完善了各区域医学中心核心制度及流程,完成了科室布局和内部装修改造,“八大中心”建设所需部分设备已采购并投入使用,心电中心、检验中心、消毒中心、消化内镜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已陆续投入使用,其中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心电系统、影像中心实现了疑难报告与市一院联网会诊和心电报告县医院全院共享。
送医送药送健康相结合
因院制宜,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在做好医疗技术帮扶的同时,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和宕昌县人民医院实际,积极探索推动召开医师大会,由市一院专家就县医院管理及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针对宕昌县医院在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落实、药品规范化使用等方面提出规范化管理和改进措施。帮助建立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制度、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患者转运等33项各类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
市一院精心组织,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捐赠价值60259元的药品器械,并调拨给宕昌县人民医院新东方1000B型X光机一台,已在宕昌县二门诊安装投入使用。2019年4至8月,医院先后4批次组织副高以上心内、消化、眼科、妇儿等专业专家团队赴宕昌举办各类义诊,义诊人数达500多人次,义诊手术20例,同时成功转诊患者3人;免费给宕昌人民送药及进行早期胃癌筛查检查。
- 2016-11-11文化帮扶特色彰显 ——甘肃省图书馆帮扶宕昌县双联点工作纪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