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时政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千家万户展新颜(图)

19-09-24 08:5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玉芳

  原标题:千家万户展新颜

  泾川县党原乡高崖新村民居整齐美观。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杜奕星

  临夏扶贫车间帮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史有东

  民勤县苏武镇羊路村的供港蔬菜基地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吕亚龙

  和政县田园综合体有力带动当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赵梅

  从1982年到2018年,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100元增加到7687元,贫困人口由1254万人减少到1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4.8%降低到5.6%,贫困地区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咬定目标、合力攻坚,阔步向着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交出了累计减贫581万人、3476个村退出贫困村序列的历史性答卷。

  这是令陇原儿女为之振奋的数字,更是干群齐心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沧桑巨变的背后,是扶贫政策的不断完善,也是扶贫方式和机制的探索创新。

  1 创新扶贫体制机制 加快脱贫历史进程

  金秋时节,陇东小麦早已丰收,陇中田间药材飘香,河西蔬菜丰收在望……在精准扶贫助力下,陇原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由于自然、历史、区位等多方面原因,长期以来甘肃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58个列入国家六盘山、秦巴山和藏区“三大片区”,此外还有17个县属于“插花型”贫困县。

  2013年,我省共识别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村6220个、贫困人口552万人。2017年,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整体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范围。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甘肃扶贫开发工作。“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1982年底,国家启动实施“三西”建设,开启了我省扶贫开发的大幕。这一改过去单纯临时性的救济扶贫方式,首开全国区域性扶贫开发的先河。

  以“三西”建设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开发,解决了最贫困地区农村“食不果腹、住不避风雨”的绝对贫困问题。

  “修梯田、打水窖、兴科技、调结构”,1994年,我省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制定实施甘肃“四七”扶贫攻坚计划,突出解决温饱,着力推进开发式扶贫。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121”雨水集流工程、地膜温饱工程以及改土工程和先进实用的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我省基本解决了“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省瞄准贫困人口,实施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工代赈、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在贫困地区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等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随着各类扶贫措施不断实施,我省扶贫开发整体上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了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怎样将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唯有持续完善和落实到户的精准脱贫计划,以及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推进工作方式,才是出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指示精神,紧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以“绣花”功夫展开强有力的精准脱贫攻坚战。

  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帮扶计划精准再精准。2018年底,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692万人减少到11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2%下降到5.6%。

  2 全力补齐扶贫短板 确保“两不愁三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秋日,走进临夏州广河县城关镇十里墩村,绿树掩映的村落干净整洁,村文化广场上各类健身器材齐全。

  “我得了病就在村里看,方便得很!”今年83岁的马如仓老人说,他不仅每年可以享受免费体检,村医会定期上门为他量血压,而且现在有了签约医生,如有特殊情况也会上门诊疗。

  贫困户马仲虎的庭院里,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他是今年的危房改造户,正在修建的5间砖瓦房已具雏形,院落硬化工程已经过半。

  “以前土木结构的房子是上世纪90年代修的,看不到一块砖,碰到雨雪天就漏水。”马仲虎说。如今,有好的政策,他能享受2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还有院落的硬化也可以享受补贴6000元。靠这些,他建起了新房子。

  贫困户苏地海勒不仅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新修了房子,而且自来水管铺到了家里,用水再不费劲了。

  “以前住在山坡下,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舒心多了!”苏冬拉海是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去年12月搬到了县城附近的安置点。一家人住上新房子了,妻子到楼下的扶贫车间打工,两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

  在十里墩村行走,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村民们生活变好的信息,他们的日子正如每家每户栽植在庭院里的鲜花般绚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努力提高“三保障”水平,累计有168.9万户农村群众住进安全房,2017年底基本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力度不断加大,多举措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精准到人的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全省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并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道防线。

  全面筛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3+1”短板弱项,强势推进“3+1”冲刺清零专项行动以及易地搬迁、兜底保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聚焦脱贫标准,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开展筛查,并坚持边查边改。建立全省冲刺清零行动微信公众号大平台,与教育、卫健、住建、医保、民政、水利、发改等7个部门冲刺清零微信公众号初步实现数据直接连接,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限期办理群众反映问题......

  “日子越过越好了,我们脱贫的信心更足了!”苏地海勒的一席话,道出了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医疗、住房攻坚清零取得的巨大成效,也道出了贫困村民脱贫攻坚的信心!

  3 培育壮大扶贫产业 打牢脱贫致富根基

  贫困地区要发展,产业是根本。

  “如果不种百合只种粮食,我家两个娃不可能踏进大学校门。”在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雪源金正百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里,田家沟村贫困户杨芳琴对记者说,她家不仅种了6亩百合,她还能到合作社打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00元的收入。

  杨芳琴所在的田家沟村,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广种薄收,村民们生活贫困。

  杨芳琴的公婆年近七旬且身患疾病,加上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家里只能靠她和丈夫种地支撑,生活十分窘迫。

  杨芳琴说,近几年中铺镇大力发展百合种植产业,家里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靠助学贷款今年大学毕业的儿子还能考研了,她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现在,仅中铺镇百合种植就超过2万亩,像杨芳琴一样种植、加工百合的从业人员有1.2万人,年平均亩产百合1000斤以上,销售收入每亩平均1万元左右。

  越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越要保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按照中央“五个一批”的要求,结合省情实际,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开拓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新业态,在全省深度贫困村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贫困群众就业。

  发展产业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随着脱贫攻坚的纵向深入,扶贫产业逐渐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的转变。

  杨学正是临洮县中铺镇雪源金正百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临洮县百合产业联合协会会长,协会不仅联合了3个百合种植村,还有5个龙头企业、26个专业合作社。

  我省不断提质扶壮扶贫产业,夯实稳定增收基础,拓展稳定增收渠道。省里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组建,解决发展产业“谁来干”的问题;强化资金投入体系,解决发展产业“没钱干”的问题;建立产销对接体系,解决农民群众“闷头干”的问题……

  2018年,甘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依靠“牛羊菜果薯药”等产业脱贫的农户达15.54万户、脱贫人口达64.89万人,占到全省总脱贫人口的80%。

  4 深化东西扶贫协作 架起社会帮扶桥梁

  “我这只眼睛看东西模糊好多年了,如今清亮了,感谢天津来的大医生让我重见光明!”眼睛复明的白银市靖远县83岁高龄的陈秋兰心怀感激地对记者说,天津来的医生为她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她希望能有机会当面谢谢为她做手术的医生。

  陈秋兰老人所说的大医生是天津眼科医院前往靖远县、会宁县开展对口帮扶的医疗队成员、天津市眼科医院视网膜二科主任张悦。

  今年7月16日,张悦和同事们到达兰州中川机场后,立即奔赴靖远县人民医院,投入到工作中,调试设备、为病人做检查、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前培训。次日8时,便开始白内障手术和眼病义诊,当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时,已夕阳西下,共历时10小时。

  此次帮扶活动,天津眼科医院医疗队在靖远县和会宁县共义诊疑难眼病患者140余人。去年8月,张悦还在甘南州人民医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他克服血压升高、头晕等高原反应,除了开展义诊之外,还承担教学、科研、管理的“传帮带”任务。

  这只是我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以来,中央不断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力度,在原天津市帮扶我省甘南州,厦门市帮扶我省临夏州的基础上,新增青岛市帮扶陇南市,福州市帮扶定西市,实现了东部协作四市对我省58个贫困区县帮扶的全覆盖。

  甘肃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将其作为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实现脱贫攻坚大计、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重大制度安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等,精准谋划、高位推动。主要领导带队赴东部对口帮扶省市进行协商对接,各地各相关部门加强与协作省市的协调对接,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协作,扶贫协作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全方位拓展,并积极探索在东西部街道与乡镇、社区(企业)与贫困村、学校与学校、医院与医院之间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形成了全面结对的帮扶格局。

  2018年,东部协作四市投入我省的财政帮扶资金达到19.56亿元,是2017年的近4倍,实施脱贫项目944个,直接带动25.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自开展大范围的社会帮扶活动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央企33个部门、单位与我省建立了长期而紧密的联系。

  仅2018年,33家中央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3.9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93个,帮助引进资金39.76亿元、项目118个。受援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纷纷反映,2018年是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帮扶力度最强、协作范围最广、扶贫成效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年。

  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全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及社会扶贫呈现出多点开花、抓实见效的喜人局面。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省与东部地区、中央单位以及社会各界正携手书写着动人的时代篇章。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