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46)】胭脂堡人治沙记
作者:许大凯
高台县黑泉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对于“风沙肆虐”这四个字有着切身体会,要说体会最深的,要数该镇的胭脂堡村。
胭脂堡全村仅有148户548人,整个村庄沿着天合公路两侧布局,出了农户后院走上几十米便已身处巴丹吉林沙漠。今年94岁的村民秦学升告诉笔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常是“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刮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家家户户要用簸箕、洗盆清理落在院子里的黄沙。
因为深受其害,所以胭脂堡人很早就意识到必须治沙造林,保护环境。
1981年,随着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实施,胭脂堡人也开始了治沙造林的漫漫征程。那时候,村民雷成宏年仅22岁,他在屋后亲手栽下了一排白杨树。现如今38年过去了,雷成宏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汉,屋后的白杨树历经风沙的磨砺,已然长成了参天大树,守护着胭脂堡人的家园。
在沙漠中植树,水是命根子。为此,胭脂堡村村民开挖土渠,引水灌溉,遇到地势较高的沙丘,水过不去,只能靠男女老少手提肩挑。遇上大风,土渠就被风沙填满了,还要组织村民挖沙,疏通渠道。“种活一棵树不容易啊,我们胭脂堡人没少出力气!”回忆起昔日治沙造林的点点滴滴,雷成宏不无感慨地说。
通过治沙造林,村民们发现,落在院子里的黄沙逐年减少,再也不用组织干部群众清扫被黄沙覆盖的天合公路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村民们颇感欣慰。由此,不论是树木的种类还是造林的规模都逐年增加。
最初,村民们栽植的树种主要是杨树、红柳和沙枣树,栽植方法主要是插条。后来,高台县治沙站不仅为村民提供梭梭、花棒等苗木,而且还带来了实用技术。技术人员让村民先用麦草设置方格沙障,然后在沙障里面栽植树苗,并总结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树苗的存活率。此外,梭梭嫁接肉苁蓉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年复一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现如今,一个乔、灌、草结合的荒漠绿洲在胭脂堡滩延伸开来。经测算,这一绿色屏障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38年间,胭脂堡人累计栽植防风林带超过3500亩,昔日移动的沙魔,现如今已被牢牢地固定住了。“风沙现在把我们的粮食打不掉了,把房子埋不掉了,把渠道填不掉了!”雷成宏这样感慨治沙造林的好处。
诚如雷成宏所说,正是因为有了防风林带的捍卫,胭脂堡村才得以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现如今,胭脂堡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露地辣椒、制种西瓜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730亩,家家户户养殖胭脂鸡,全村累计养殖超过5000只,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98元,全村走上了一条种养结合的致富路子。
“这些年来,村子的环境面貌逐渐改善,村民的经济条件逐渐宽裕、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但胭脂堡人治沙造林、保护环境的初心一直不曾改变!”胭脂堡村党支部书记杨开文说。
(原刊发地址:甘肃经济日报)
————————————————————————
附1:投稿说明 ↓↓↓
1.申报作品须由网友自发原创,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人或机构知识产权;
2.申报作品须发表时机恰当,尤其侧重于国内及省内重大活动、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主题、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在网上形成关键性正面引导作用的网络文字作品(作品可以是网络新闻、评论、诗歌、散文、小说、故事、传记等各种体裁;单件作品不超过2000字,连载小说可视情放宽);作品须主题鲜明,立意新颖,导向正确。
3.申报作品具体分为国际类、国内类、军事类、社会类、文教类、其他类(包括网络文学、诗歌类作品等)六大类别。
4.申报作品作者可为单位、团队或个人。同一作品作者仅限报1篇。
5.参评作品必须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
6.以单位推荐的方式申报作品,须下载申报推荐表和版权承诺书,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将盖章电子扫描件(或照片)上传;个人自荐申报作品,须上传个人身份证件正反两面的电子扫描件(或照片)。
7.申报“百名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电子版及盖章材料文件以“百名网络正能量文字+作品名称”命名,并上传至邮箱:wu100wz@gscn.com.cn。
- 2019-08-08【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43)】一缕阳光 温暖油城——记玉门市一缕阳光志愿者服务站
- 2019-08-08【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42)】暖流涌动!甘肃多地消防收到神秘慰问礼物
- 2019-08-08【甘肃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文字·系列展播(44)】马风金脱贫“摘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