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武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改厕看改作风 ——武威凉州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纪实

19-06-25 09:1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吕庚青

【专题】作风建设集中整治进行时

  原标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从改厕看改作风 

  ——凉州区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6月初,记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苏邓村祁玉兰家采访时,恰逢武威市农村改厕整改工作凉州区推进会与会人员来到她家。“新改的厕所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取代了过去的‘旱厕’,方便又实用。”祁玉兰介绍说,现在还加了水泵,水管有了坡度,冬天使用也没有问题。

  事实上,今年1月,武威市凉州区因农村改厕问题被媒体曝光。短短半年时间,这里的农村厕所不仅面貌焕然一新,部分乡镇还结合农村改厕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一系列的改变根源在哪里?难点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知耻后勇,改厕更是改作风

  2017年以来,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先行先试,率先推进“厕所革命”。在2017年底基本消除城区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旱厕的基础上,全市于2018年开始推动农户改厕,改造了一批农户旱厕。

  今年1月,媒体曝光凉州区改厕问题后,全区上下进行深刻反思:为什么没有把好事办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究其根源,大家一致认为,问题出在“作风”二字上,出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上。一是没有充分论证,对改厕工作研究和论证不充分,对建什么、怎么建没有谋划到位,特别是对厕所防冻、防臭、厕屋选址等关键环节考虑不周;二是没有先行试点,针对这项规模庞大的民生工程不是按惯例先试点再推开,而是盲目铺摊子、完任务;三是没有完善机制,导致改厕工作责任没有压实。

  痛定思痛,凉州区委决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知耻而后勇,改厕工作必须从头来、认真改。凉州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改厕必须改作风,确保把农村改厕这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凉州区委成立专门工作组,对2018年改厕进行深入调查,对16名责任人进行精准问责,避免问责泛化。针对改厕工作好事没有办好的实际,凉州区今年一开春就开展以整顿作风、鼓舞士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一方面转作风、提效能,深刻反思为什么没有把好事办好;另一方面调整干部、树立导向,将一批不在状态的干部调整,将一批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到合适岗位,树立了鲜明导向。

  有的放矢,把群众的事办好

  凉州区改厕工作从2018年4月正式启动,原计划当年改造2500座,实际改造35838座。其中不能解决防冻问题的厕所28033座,占78%。

  面对数量庞大的需要整改的农村厕所,凉州区将“三大关键点”作为主攻方向,逐一解决防冻、防臭和厕屋选址问题,将老百姓的民生实事真正办好。

  解决防冻问题。凉州区干部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了一种储水桶加潜水泵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防冻问题。通俗地讲,过去农村在水窖里放一个水泵,一按开关水就流了出来,开关一关,剩余水倒流回水窖,水管不存水,冬天就不怕冻了。借此经验,凉州区今年2月委托厂家生产出设备并在厂区建设了两个厕所,在零下18度的气温下经过3天试验,最终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的厕所,不但解决了防冻问题,而且改进了冲水模式。

  解决防臭问题。凉州区委托厂家研制了化粪池加装U型管和硅胶防臭器两套设备,今年正月初一到初五赶制了5套车载厕所全套设备,正月初七一上班就分片到各镇、村进行演示推广,打消了群众的疑虑。同时,邀请3家设计单位和7个厂家设计了厕屋样式和样品。

  厕屋选址上,凉州区重新出台了改厕方案、技术导则、补助标准。对2018年的问题厕所,由区里统一采购全部加装储水桶和潜水泵,每户补助500元建厕屋,所有厕屋达到“五有”,即有门、有窗、有灯、有防冻和防臭设施。待厕屋建成验收后奖补,所有建在院外的厕所全部拆除,引导厕所进屋入室,厕所建成验收时土厕全部拆除。依据2019年改厕政策,每户补助2000元,由农户自主选择,厕所原则要入室,入室厕所再奖励200元。

  除此之外,凉州区集中攻关、多次试验,通过配备使用直冲式马桶、推广深埋储水桶、用潜水泵抽水冲厕等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防冻问题。采取加装U型储水弯管、安装硅胶防臭漏斗、橡胶活塞等措施,破解了防臭的关键难题。改建、新建的厕所全部进院,一部分原来在院内的厕所改到了室内;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接入附近的污水管网,一次性解决了粪污清运的难题。

  高坝镇刘畦村村民丁凤梅家的厕所就是用新办法修建的。记者看到,她家厕屋位于院内,里面干净整洁没有异味。为了方便客人如厕,丁凤梅还专门制作了一个“卫生间”的标牌。“以前我们的‘旱厕’确实不卫生,并且距离卧室太远,雨雪天气上厕所特别麻烦。如今既有补助还方便、卫生,我们欢迎改、愿意改。”丁凤梅说。

  态度坚决,让每一座厕所经得起检验

  今年1月起,凉州区就建立区级领导包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整改责任机制,坚持区、镇、村三级干部常态化进村入户,实现干部与农户点对点、网格化、全覆盖帮扶服务。认真制定农村改厕问题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流程和技术规范,实行“一日一排名、一日一通报”制度,倒逼责任落实、任务落实。建立农户改厕信息管理系统,每个领导和干部都能及时掌握责任厕所整改进度。成立6个督查组和6个验收组,严格督查指导和区级验收。

  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凉州区整改厕所31388座,其中整改问题厕所28033座,已正常使用农户自愿改造提升3355座,另有4450座厕所是建设的高标准厕所,不需改造。问题厕所整改率达100%,厕所入室率达到三分之一。

  这么大体量的改厕任务,能保证每一座厕所的质量吗?

  对此,凉州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心里有底”。“我们开发了一套信息系统,将每一个厕所的位置、整改前照片、户主姓名、包户干部、存在问题等信息全部录入,整改后通过电脑系统上传整改后的照片信息,通过信息比对进行初核,系统初核通过后乡镇自验,上报区级验收并公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查询到每一个厕所的具体信息。”这位负责同志说。

  和平镇大众村毗邻城郊,厕所改造让村民张文泉受益匪浅。他告诉记者,不仅告别旱厕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屋前的道路也得到了硬化,路两旁还种上了树。内外环境的改观,提升了他的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在整改“问题厕所”过程中,不是就改厕而改厕,而是把改厕与改炕、改灶、改暖等同步推进,与绿化、美化、亮化等人居环境整治系统抓,不搞一个模式和“一刀切”,各有特色,整体效果良好。

  半年的整改中,当地群众参与度明显提高。在清水镇苏邓沟村,群众全程参与改厕选址、厕屋建设、防臭处理、粪污清运等各个环节,共商共改,保证了改造后的厕所能够正常使用。祁玉兰是村里率先改厕的人,她坚定地说:“在合理规划、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农村旱厕必须改,因为改厕的最终受益者,就是我们老百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