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楠/文 彭晓姣 实习生 李嘉豪 米英隆/图
2016年,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了,纪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等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而在兰州五泉山公园,也有这样一位修复文物的人——兰州五泉山公园基建科的马琰,用他们的专业术语讲,“故宫修复的是可移动文物,我们修复的不可移动文物”。
走在人群里的马琰,穿着运动休闲外套和篮球鞋,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大男孩。实际上生于1988年的他,已经是有着双硕士学位的文物修复工程师了。
“我是理科生,历史和文物修复这一块也是接触了自己的专业之后喜欢上的,”说起文物修复,马琰的话匣子就打开了,“2013年五泉山建筑群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时我们开始系统地修缮文物建筑,本着‘最小干预’的原则,我们尽最大可能保持文物建筑的原貌。”
每一个需要修复的文物建筑,都要把拆下来的每一根木头,一砖一瓦按照位置编上号,修复时再根据编号放回原来的位置,“做了这一行,什么都得懂一些,历史,民间故事,考古……”
“丝路十分美,九分在甘肃。”
“西北的文物建筑其实是自成一派的,从明朝到清朝末年,它们有一个序列式的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马琰说,“对这些文物建筑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从查阅资料到画设计图,从挖掘历史到研究建筑材料,每一步都不可少。”
从参与设计平凉崆峒山药王殿及子孙宫厢房的修缮到武汉明楚王墓的景观设计,马琰在文物建筑修复行业的脚步几乎没有停下来,“我的另一个园林设计专业也没丢,现在也会给住宅小区做一些园林设计。”
“我目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兰州张掖路建设空中花园通道,”马琰分享了自己想法,“这是借鉴美国纽约一个过街天桥的做法,很新颖也很实用,就是让兰州张掖路恢复通车,贯通金城关到隍庙的文化带,然后在马路上面建造钢结构的人行天桥,再在天桥上做景观设计,打破现有的形体突兀,生硬死板的天桥,让人们喜欢走天桥,可以在天桥上看到别样的风景……”
为了研究空中花园通道这一项目,马琰翻阅了无数资料,考证了很多国家的成功案例,需要理论支持就要发表论文,于是他做了一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的参与者都支持建设空中花园通道。就在3月14日,他写的关于张掖路架设景观性人行天桥的论文被录用了。
从2011年进入五泉山工作到现在,马琰每一天都要走一遍五泉山,他数不清自己爬了多少台阶,摸了多少面墙。“这就是我的工作,文物建筑每一天都在腐朽,在氧化,我的工作就一天没法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