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桂珍:荣誉再多,也敌不过一句“闫妈”打动我
原标题:闫桂珍:荣誉再多, 也敌不过一句“闫妈”打动我
图:闫桂珍。由任昱玫提供 文:记者 李海生 夏苗
“不要用成绩排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也许他成绩靠后,但为人诚实善良,乐于帮助别人,难道这样的人将来就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吗?”在闫桂珍心里,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她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特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快乐、自信地成长,这是她认为最好的教育,也是37年来她从教的准则。
A 秉烛夜读是闫桂珍班上的标配
1月24日下午,集各种荣誉于一身,前来参加“改革开放40年感动甘肃人物陇人骄子颁奖晚会”的酒钢三中特级教师闫桂珍在组工大厦10楼的客房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只要说起她的学生,已经50多岁的闫桂珍老师便语速变快,连比带划讲个不停。
“不要用成绩排名,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也许他成绩靠后,但为人诚实善良,乐于帮助别人,难道这样的人将来就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吗?”在闫桂珍心里,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她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特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自由发展,快乐、自信地成长,这是她认为最好的教育,也是37年来她从教的准则。
作为老师,她对教学很执着,她的经验就是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几十年来,学生住校她住校,学生上晚自习她陪着备课批作业,碰上停电,时间短,就摸着黑让学生回答问题,背课文;时间长,就点上蜡烛夜读。对闫老师来说,这就是一种享受。
10多年过去了,她曾经的学生王万成回忆起秉烛夜读的往事仍记忆犹新,感慨不已。他说:“有一次上晚自习停电了,闫老师正好不在教室里,同学们赶紧收拾书包往教室外面跑,但刚跑到门口,闫老师已经抱着一堆蜡烛来了。从此以后,遇上停电,秉烛夜读就成了闫老师班上的标配。”
B 收获的荣誉再多 也敌不过一句“闫妈”打动她的心
又要到春节了,闫桂珍老师盘算着抽空得置办些水果、瓜子之类的年货,准备招待来看望她的学生。“每年到过年时,我家门都关不上,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来看我,从四十多岁的到十几岁的,一个个站在我面前都叫闫妈。”闫桂珍很喜欢学生们这样称呼自己,无论过了多少年只要是她带过的学生,她都记得住名字,在她心里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
2018年闫桂珍到深圳出差,专门去看望了一位曾经的问题少年。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如今已是跨国公司的老板,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闫桂珍满脸洋溢着喜悦。而就是这样一位年收入上百万的社会精英,十几年前曾是学校出名的“四大金刚”之一。
2005年,刚从酒钢三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被称为“四大金刚”的几个学生又回到学校,想报名复读,面对这四个逃学、旷课闹事、淘气顽劣的学生,学校里很多老师都犯怵,不想收。
这时,闫桂珍主动提出让这四个孩子进她带的复读班。“这几个高考分数都是200多分,而且经常惹事,你不怕给你班拖后腿啊?”当有人替闫桂珍担心时,她说:“再淘气也是孩子,能有多难管,既然想到来补习,那就给他们重新拼一次的机会,对我来说只是一年,对他们来说是关乎一辈子前途的事。”
闫桂珍觉得谁没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一次机会,搏一把又如何。
开学第一个月,这四个学生很想改变自己,但因为长期以来养成的不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仍坐不住,时不时趁老师不注意就从教室后门溜了。复读班是在校外临时租的房屋办的,溜出教室很轻松就进了附近的网吧。闫桂珍一发现这几个学生不在教室,就骑着自行车四处找,市场里的烧烤啤酒摊、巷道里的网吧,一次次把他们拽回学校。
经历了无数次的“抓捕”,这四个学生终于被闫桂珍感化了。第二个学期,内心发生改变的“四大金刚”一改往日恶习,成了班里学习劲头最足的学生。在高考前最后两个月通宵达旦地学习,最终高考成绩均在500分以上,“四大金刚”分别被上海大学、江苏大学、云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院校录取。
通知书寄到学校的时候,四个曾经顽劣的男孩凑钱给闫桂珍买了一个六棱形花瓶和一把五彩绢花。“闫妈,当别人都不要我们时,是你收留我们,这把花和花瓶没多少钱,但代表了我们对您最诚挚的感恩之情。”手捧这个绢花和花瓶,闫桂珍激动得热泪盈眶,心里暖暖的。
如今这束花已经褪色了,但闫桂珍仍珍藏着。“每当我对学生没有耐心时,看到它,我就会告诉自己,也许是工作方法还有所欠缺,再试试。”这束花现在成了闫桂珍的一面镜子,时刻激励自己。
C 人要懂得报恩有能力时尽己所能去回报
闫桂珍不仅仅关心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也热心帮助身边每个人。“人要懂得报恩,我上学时家里很穷,要不是受村里好心人的帮衬,也许早就辍学了,我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当然要尽己所能回报。”闫桂珍刚上班时,一个月38元工资,除了给家里贴补和自己的饭钱,留出18元来资助困难学生。给穿着露脚指头的学生买双新鞋,给没钱交学费的孩子交学费……
2012年教师节,闫桂珍荣获“推动嘉峪关市教育事业发展特殊贡献奖”,并获得20万元奖金。这笔钱成为一个契机,圆了她多年来的愿望,那就是成立一个专门资助困难学生的基金会。为凑齐成立基金会的200万元注册资本,从2013年3月份起,平时把金钱看得很淡的闫桂珍在工作之外挤时间,每天骑着一辆破旧褪色的自行车,四方奔走,募集善款。
为了节省时间,她总是一路小跑。
街上的服装店、家具店、灯具店、超市、商场、菜市场,甚至是摆地摊的小商小贩那里,都有她宣传募捐、鞠躬致谢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人被闫桂珍这种执着的助学精神、爱的力量所感召,开始支持她。
就连远在兰州的张先生也被闫桂珍的事迹所感动,不仅出资支持基金会助学,每次闫老师要去给学生发放助学款,不管多远,他都开车拉着闫老师欣然前往。用他的话说“闫老师这么有爱心的人,我们不帮她帮谁?”
2013年10月21日,“嘉峪关市闫桂珍公益教育爱心助学基金会” 正式成立,基金会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一分钱报酬也没有。用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我们愿意跟着闫老师做公益的事。”
截至目前,基金会已经资助了包括嘉峪关、天水、会宁、环县等地的2300多名贫困学生。
D 她关心别人永远超过关心自己
“一双凉鞋修修补补穿了好多年,舍不得买新的,但听说哪个孩子家庭困难,她掏钱毫不犹豫。”闫桂珍的同事、基金会办公室主任任昱玫说。闫老师现在已经是正高职称,在酒钢三中是工资待遇最高的,但她的穿着是最简朴的,还住在70多平方米没有电梯的楼房里。有些人对闫老师讲,你现在也是响当当的名师,嘉峪关仅有的5名特级教师之一,应该注重一下装扮。但闫老师说,自己不是个讲究穿着的人,爱人虽给她买了不少名牌,但都在衣橱里放着,衣服旧点穿着舒服自在,但该帮的孩子不能不帮,这是大事。
闫桂珍老师因教学成绩优秀,前后得过很多次奖,但她从不用奖金请老师们吃饭。用她的话说:“这些钱花在饭店里不可以,要花就花在困难学生身上。”
除了资助贫困学生外,她还经常把一些家境困难或者外地打工者的孩子接到家中,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过年发压岁钱,自己的孩子多少,在她家免费吃住的学生多少。用她的话说:“要让孩子有家的感觉!”
除了热爱教学和做公益,闫桂珍老师还时常关注社会公共事件和身边同事的私事。
2016年,酒钢三中搬到新校区,校门前马路什字没有交通信号灯,时常发生交通事故。闫桂珍为此直接找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建议设置交通信号灯,很快就得到了落实,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一位学校聘用多年的骨干教师,由于多方面原因解决不了编制问题,不仅自己自卑苦恼,而且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婚姻都出现了问题。闫桂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就直接去找市长寻求帮助,解决了编制,留住了人才。
E 默默支持她工作的家人
闫桂珍在讲台上的辛勤耕耘,对待学生润物细无声般的呵护,让她获得很多荣誉,“陇原名师”、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名师。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家人大力支持。
闫桂珍的爱人王林,也是在酒钢集团卓有成就的工程师,但因为闫桂珍多数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王林除了工作以外,毫无怨言承担起家庭重任。闫桂珍的弟弟因为工伤下半身瘫痪,卧病在床13年来,每天端茶喂饭、换衣擦身的活都是王林和儿子儿媳妇在做。周围邻居看着都说,别说是小舅子了,就是自己亲弟弟瘫在床上这么多年,也难见这么细心照顾的哥。闫桂珍的儿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几乎没见过闫桂珍这个妈妈,直到儿子幼儿园快上完,闫桂珍去接了一次,还被老师确认了半天身份才同意接走。儿子高考结束后,闫桂珍和同事无意间说,自己培养了那么多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但在自己儿子上高中时却没好好抓抓学习,真是有些愧疚。
闫桂珍说,对于儿子和丈夫,她是愧疚的,给予他们的关心太少。只有这个时候,她讲话是最没有底气的。
一年下来,她的工资卡上往往仅剩几千元钱,当他的爱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她怎么只有这点钱时,闫桂珍轻描淡写地说:“又资助了几个学生,咱们够花了!再说不是还有你吗!”
F 老师是什么样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说起获得的各种荣誉,闫桂珍老师一个劲地说,我得了这么多荣誉,主要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主要是沾了学生的光,沾了家长的光,沾了其他老师和学校的光,我应该感谢他们,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带的语文课考上150分也考不上大学。
闫桂珍出名后,有位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出价20万元让她在学校挂个名,但她却谢绝了。她说,让我给你们的老师免费培训可以,但我不会收钱,如果你真的有这份心,就给基金会捐点钱帮帮困难的孩子吧。
2017年,闫桂珍55岁了,她给教育局打报告想退休,想退休下来多陪陪家人,帮爱人分担一些照顾弟弟的事情,但教育局没有批。
她说,只要组织需要,只要自己还站在讲台上,那就要尽全力做好这份本职工作。
她认为,无论身在何种岗位,如果每个人都如萤火虫般,尽力去发亮,那么照亮的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而老师更应该具有奉献、大爱的精神,因为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就会给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
文/图 记者 李海生 夏苗
- 2019-01-30黑暗中的“扫雷兵”——宝兰高铁上的动态检测车添乘人员
- 2019-01-28【两会人物】人大代表张常委:玩转电商 山货出山
- 2019-01-28【聚焦2019甘肃两会】政协委员金梅:精准定位旅游市场需求 用开放性思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