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时政

【两会关注】让美丽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2019-01-28 18:3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原标题:【两会关注】让美丽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让美丽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实习生 杜银转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民盟甘肃省委、农工党甘肃省委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意见建议。

  农村环境受多重威胁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全省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行动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启动实施“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农村改水、改灶、改暖、改圈试点试验。通过一系列的有力措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的特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活和健康,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民盟甘肃省委、农工党甘肃省委提出的提案中,表达了对农村环境的深深担忧。

  民盟甘肃省委提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首先是农村生活造成的污染。由于环保基础设施和环保监管的缺失,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另外,大多数农村的能源结构还是以薪炭为主,且利用率不高,存在对秸秆、地膜等可回收材料的随意焚烧,造成能源浪费,且污染了大气。农牧业生产造成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地膜等使用不当,不仅直接污染土壤和水体,破坏农业生态系统,而且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畜禽和水产养殖业中牲畜的粪便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随地露天堆放,未经处理的粪便和冲洗粪水,污染了农村土地和地下水,致使周围空气恶臭、蚊蝇成群,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近年来城市对企业节能环保门槛的提高,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有向农村迁移的趋势,加之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普遍落后甚至空白,一些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自净能力,对农村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建设美丽乡村“有心无力”

  农工党甘肃省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全省环卫设施设备欠账多、农村垃圾处理难度大、环保设施设备运行管护不力、牵头部门工作力量不足,这些问题分别在设备、技术、管护和机构几个方面制约着我省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的实施。

  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目前,全省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尚未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特别是处理设施项目推进难度大。以平凉为例,平凉市102个乡镇,只有9个乡镇建成了垃圾处理设施。1457个村仅有230个村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配备了部分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同时农村垃圾处理难度大。农村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存在规划选址难、环保评审难等问题,从长远发展讲,不完全倡导。利用焚烧发电处理垃圾,存在运距长、成本高等问题,可行性差。利用热解气化、低温裂解等新技术、新工艺处理垃圾,缺乏成形的行业标准和指导意见,让基层无所适存。

  另一方面,环保设施设备运行管护不力和牵头部门工作力量不足两大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农工党甘肃省委提出,部分乡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项目虽然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没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虽然个别县区财政预算一部分或重点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经费向项目村倾斜,但还是不能满足设备正常运行,使项目后期维护运行存在一定困难,加之普遍存在的环保知识普及不够,导致村民环保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环保设施设备管护困难重重。

  市县区全域无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住建部门,但不是常设机构,没有编制,人手紧张,工作人员专不下心来,力量不足,各部门工作“有心无力”。

  农村环卫资金应列入年度预算

  农村环境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其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盟甘肃省委提议,应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切实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做美丽家园的环保主人。加大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和归位处理的培训;加大利用环保清洁能源力度。在条件成熟的村子地势较低的中心位置,筹工筹劳修建一座大型沼气池,收纳全村的人畜禽粪便和多余的秸秆做储料,生产沼气用于炊事、烘干农副产品、供暖、照明和气焊,既可杜绝农村畜禽粪便的污染现象,又从根本上切断蚊蝇滋生的污染源头。

  同时,支持条件好的山村进行煤改气工程,减少烟尘、煤尘对空气的污染。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地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控制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清洁水源,保护土地和土壤结构。

  农工党甘肃省委则建议,把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紧密衔接、统筹推进、同频共振,推进乡村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由点状、碎片化向重点区域连片整治转变。应通过建立完善农村环保机构,切实配备齐全环保工作人员,对于村内环保设施设备、农村环境卫生、污水排放管道等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及时维修和管理服务,逐步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保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资金筹措是关键、长效机制是保障。农工党甘肃省委建议,应切实采取措施,多渠道、多领域筹措整合资金。通过财政补助、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居环境改善中。省、市、县各级财政应将农村环卫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农村环卫日常运行管理经费约需50元/人/年,可推广兰州市“10+10+X”的做法,省上出20元、市和县各出10元、农民自筹10元,由乡镇一级财政统一调配,用于农村“保洁队”的日常运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