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民生雨露润心田——玉门市民生事业发展纪实(图)

19-01-23 10: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程建

  中国甘肃网讯(通讯员 杨棋焜 文/图)回望过去一年,一项项改革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传递出令人温暖的力量: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老年人休养生息有好去处,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

  近年来,玉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首位, 采取一系列亲民爱民举措,一幅幅温馨的民生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一份份实实在在的民生清单温暖民心。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福祉大于天。玉门市始终把改善民生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中心工作,让一件件民生实事实实在在落地。

  这个数据让这个冬季暖意融融:2018年,玉门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补助水平较2017年提高了7.6%。

  2018年,玉门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向着幸福再出发!该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和走访联系制度、医疗救助资金预拨机制和建档立卡群众兜底保障机制,实现了社会救助政策的无缝对接和全面覆盖。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351万元,惠及城乡6.2万名困难群众。

  入冬以来,加大摸排走访力度,为城乡3.7万名困难群众提前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大病医疗等救助资金2100余万,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温暖安全过冬。

  在玉门这片广袤的沃土上,石油河畔的玉门人民,有着祁连山一样的情怀,他们用石油人特有的纯朴和痴情,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拥军新歌。

  玉门市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按照部颁标准足额发放684名重点优抚对象的伤残抚恤定补金374万元。积极为优抚对象纾困解难,采集退役军人信息3100人,优先将539户退役军人纳入城乡低保保障范围,对退役军人实施临时救助700人次,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一站式”医疗救助范围。

  集中发放2018年43名秋季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238万元,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采取“三免一补”的方式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成功举办了“军民融合促发展,共建和谐新玉门”八一联欢晚会,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深入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投入资金120万元为部队帮办实事30余件。

  医养结合示范先行

  走进玉门市老年公寓,温馨宁静,如归家般的感觉舒适自在,映入眼帘的是如天然生成的美丽景观,夏季绿草如茵,花木葱郁,令人赏心悦目。一条条被绿荫围绕的幽静小路不时传来幸福的笑声,各类适老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散步的老人,锻炼的老人,舞剑的老人,一派幸福的景象,其乐融融。

  崔正文是玉门市中医院老年公寓诊所的健康宣讲师,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老年公寓的老人熬制养生茶。崔正文告诉笔者,他每天早晨都给老人熬制养生茶,喝了养生茶后的老人们都说睡眠精神较过去好多了。同时,他每天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每顿饭都进行合理的营养调配。

  玉门市高度重视健康养老服务,将医养结合工作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工作有机结合。2017年10月,市政府投资建成老年公寓项目并投入试运营,主要负责养老服务工作。依托市老年公寓,在一楼划设了20间房屋、30张护理床位,用于开展康复护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现已签约玉门市中医院成立老年公寓诊所,入驻专业化持证医护人员6人,实现了养老服务与医护的有机融合。

  玉门市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赴兰州、天水、河北、邢台、巨鹿等地学习省内外先进经验,利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将城市三无老人、部分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公园、广场等老人集中活动区域接入视频监控范围,同时接入120、110等应急公共网络平台,让老人享受到了更加高效、安全、科学、便捷的贴心服务。同时引导社会公益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融入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当中,免费为社区老人开展上门就诊、临终关怀、心里慰藉、健康咨询等工作,深受广大老年群众的喜爱。 

  玉门市现已建成16所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32所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有中心敬老院1所,区域性敬老院2所,老年人活动中心4处,综合化老年公寓1家,民办养老院1家,全市拥有养老床位82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5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服务设施覆盖85%的城市社区和54%的行政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最美不过夕阳红。玉门市老年公寓正是为了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设,公寓的工作人员对老人们以奉若父母、情同亲生的服务理念,真诚地为老人服务,老人们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园里,天天过着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真正做到了让社会和家人放心。

  2018年10月,玉门市被省卫计委和民政厅命名为“第一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

  打造殡葬改革示范县

  由于“入土为安”“风光厚葬”等传统殡葬观念在一些人的大脑里根深蒂固,殡葬改革被称作“天下难事”。

  玉门市坚持把殡葬工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民生工程,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民心工程来抓,持续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先后投入资金890万元新建成了柳河东鹤苑、赤金园湖梁2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完成了玉门公墓厕所、焚烧炉、防风林带培植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玉门石油公墓大门、道路、绿化用水管线架设等工程,全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殡葬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群众工作,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回应群众关切。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玉门市出台惠民殡葬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引导群众文明殡葬。

  玉门市初步建立了以重点救助对象基本殡葬服务减免为基础,其他多种形式殡葬救助为补充,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惠民殡葬救助保障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从市财政列支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惠民殡葬服务,城乡一、二类低保家庭或其他办理丧事有困难的家庭通过乡镇(街道)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可给予丧葬补助。

  2018年,市政府又将坟墓搬迁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单墓穴600元、双墓穴900元提高到单墓穴1200元、双墓穴2000元,对在规定期限内按时搬迁坟墓的群众,每座再给予500元的奖励补助。

  一改百新。该市推进殡葬改革,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加快乡村振兴蓄积活力,还促进了全域旅游、工业园区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

  2018年年初,玉门市被省民政厅列为全省唯一的“殡葬综合改革示范县”。

  地名普查成果成全省样板

  从理清千头万绪,到克服重重困难,再到挖掘地名文化,玉门市的地名普查工作亮点不仅在“快速高效”,更在于“入脑走心”。

  地名不只是名称,更是名片,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并对地名中所蕴含的文化进行再挖掘,将其中的历史故事、风俗民情、文化精髓进行记录共享,有力地宣传了玉门。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地名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自然村名称、居民地名称消失,新生地名大量涌现,原有地名变更频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玉门市按照国家、省市要求,紧紧围绕各阶段目标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开展,普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玉门市组织公安、国土、住建、文广等单位,抽调专人成立了玉门市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专家小组,市财政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开展。参考借鉴广州、南京等地先进经验做法,玉门市建立了城乡路名数据库,在城区昌盛路、广场路、铁人大道及各乡镇、村组设置二维码标牌104块,精选具有代表性的30个地名制作二维码地名故事,以全新形式,多视角、全方位转化地名普查成果,为旅游、投资等外来人员提供地名信息查询、检索、导航等服务功能。

  城区二维码标牌主要展示道路长度、宽度、起止点、沿途重要商贸和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二维码标牌主要展示地名沿革、乡村特色、风土人情等内容;地名故事二维码标牌则是将二维码与乡村振兴、旅游商贸等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融合,群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得到相关的地名数据、地名图册、地名故事等资料。

  翻开民生账本,困难群众、养老服务、双拥优抚……一个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开花结果,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老百姓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精彩推荐

  • 【溯源甘肃】 陇商乌氏倮:古代国际化大商人 【溯源甘肃】 陇商乌氏倮:古代国际化大商人
  • 烟火人间之天水民居 烟火人间之天水民居
  • 兰州西固迎春灯会上一道独特风景 千余盏民间手工灯高高挂起 兰州西固迎春灯会上一道独特风景 千余盏民间手工灯高高挂起
  • 兰州红古区“两新”组织举办文艺演出(图) 兰州红古区“两新”组织举办文艺演出(图)
  • 甘肃武警:新年“砺剑”练真功(组图) 甘肃武警:新年“砺剑”练真功(组图)
  • 兰州市牟家庄小学开展“垃圾不落地·兰州更美丽”活动 兰州市牟家庄小学开展“垃圾不落地·兰州更美丽”活动
  • 武威大型灯展小年夜点亮 武威大型灯展小年夜点亮
  • 雪花飘零中看金城“装灯人”(图) 雪花飘零中看金城“装灯人”(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