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7”政策体系出台

2018-10-11 08:14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敦本务实擘画发展新蓝图

  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4+7”政策体系出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18年2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兰州、白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兰白国家自创区是国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部署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是交给甘肃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兰州高新区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宏伟、任务艰巨。为了破解制约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障碍和瓶颈,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自创区建设步伐,完成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兰州高新区牢固树立换场思维和引领思维,充分发挥兰州科技资源相对密集的优势,以大力发展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国务院批复的“五区”建设为目标,以科技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品质跃升、人才引进培育、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为侧重点,在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已有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自创区的相关政策,紧紧围绕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座谈会、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编制完成了“1+4+7”政策体系。

  “1”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兰州自创区实现“654321”的发展目标。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自创区GDP突破5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8%,孵化和创业基地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信息技术及软件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瞪羚企业及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打造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到2025年,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新区中上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0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大关,全面构建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成为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4”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方案》《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协同创新平台方案》《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孵化平台方案》和《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平台方案》。

  “7”即《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认定及培育政策》《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政务服务办法》和《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项目落地实施办法》等文件,滚石上山、立柱架梁,通过“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双重发力,力促园区成为环境优美、产业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高地”和吸引城市人口的“洼地”。

  兰州高新区“1+4+7”政策体系,从目标指向和可行性操作,都给人以全面、务实、具体的政策导向。“1+4+7”政策体系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批复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加快兰白自创区建设步伐的有力举措,有力彰显了兰州高新区锐意改革、拼搏奋进的雄心和决心,它的发布和实施将对科技资源集聚、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聚集、产业品质跃升等起到强有力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必将解决一批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必将吸引一批国内外投资者和创业者在这片沃土布谷播种、创业淘金。

  明确定位实施五大工程打造优势特色领跑产业

  《方案》紧紧围绕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五大定位,重点实施“五大”工程:以“一城一心四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引领工程;以“一主一特三集群”为导向的产业品质跃升工程;以“陇原英才”计划为依托的人才聚集工程;以“东西合作”为主题的开放链接工程;以“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为目标的生态建设工程。

  《方案》提出,紧扣兰州自创区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持续增加创新的源头供给,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生命科学中心为引领,大力集聚生命科学前沿资源,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前沿技术研发、原创技术转移转化、高端创业孵化、新兴产业发展于一体的标志性工程与载体,完善兰州自创区创新创业生态。包括建设提升兰州东部科技城、建设生命科学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搭建科技孵化平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方案》明确,以智能化、高端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打造1-2个优势特色领跑产业作为推动自创区跨越发展的主要路径,积极营造产业生态,鼓励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新模式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创新型市场主体,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以发挥本地创新资源的技术溢出为核心路径,打造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基地。加快布局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技术创新引领、军民协同创新,搭建研发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建设西部地区国家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打造三大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大数据应用产业集群),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和根本动力,引导领军企业联合中小企业和科研单位系统布局创新链,构建产业衔接紧密、技术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开展产业提升行动,鼓励现有企业积极引入外部战略合作伙伴,整合区内外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协同创新。开展“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深入推进创新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22年,培育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龙头企业10家以上;认定4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适当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覆盖范围,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遴选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到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00家以上;孵化1000家以上科技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技术联合攻关,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力争到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积极培育瞪羚企业,制定并完善符合兰州企业发展特点的瞪羚企业推荐、筛选、会商机制,从发展速度、创新能力、专业领域、发展潜力等层面,筛选并发布自创区瞪羚企业报告。力争到2022年,累计培育出50家以上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带动性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多措并举引进大量人才严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

  《方案》提出,落实甘肃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以产业凝聚人才、以平台吸引人才、以服务留住人才,加快集聚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真正打造各类人才工作和生活向往的人才生态。制定实施“陇原英才”计划,建立梯级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建立“陇原英才”数据库,开展企业家、科学家“双尊双聚”行动,新人才予以重奖,强化创新人才服务保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用真挚的感情留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人,用发展的事业留人,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方案》提出,牢牢树立开放发展意识,发挥兰州、甘肃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积极主动对接东、中部创新资源、项目资源及资金资源,进一步夯实东西合作,深入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地区与国家的合作,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建立大范围、深层次、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推动产业对接与科技合作,链接国内创新高地,全方位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加强与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重要节点城市的产业联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优化兰州自创区国际服务环境。

  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要牢牢守住,这是《方案》明确提出的。以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途径,以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统筹产业生产、宜居生活、生态空间,建立城市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提升城市废弃物精细管理水平,通过资源高效利用支撑城市绿色发展,促进“三位一体”融合,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新城。推进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开发的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用地、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推动园区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加速园区生态本底保护修复,将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我们相信,未来,兰州高新区将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