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8年年会开幕式落幕

18-09-15 12:07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邵江梅

  中国甘肃网9月15日讯 9月14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西学院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主办,西北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共建)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8年年会开幕式在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大礼堂三楼会议室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媒体嘉宾及西北民族大学、河西学院的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负责人朱杰主持。

  上午9:00,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8年年会正式拉开帷幕,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烨教授致辞。他首先向本次的主办方和各位莅临现场的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社会正向发展,进一步增强西北民族地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是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事业的重大任务。他强调,此次大会旨在实现学术研究的双性良性互动,形成常态的学术交流机制,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互惠互利。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满宏致欢迎辞,她首先代表新闻传播学院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合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她从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等方面向各位专家学者介绍了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成长的十年。她表示,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的、对公众的塑形,如何为西北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的支持是我们思考良久的命题。在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媒介环境中,我们既任重道远,也满怀希冀。西北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俭云教授致词。他指出,研究中心的目标是以西北民族区域为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对象,探讨多元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内容传播的规律,进而策论或建议,构建起跨域合作的新模式。随后,他从传播学的本土化与西北民族文化的策略两方面与嘉宾进行分享。他表示,时至今日,中国西北的民族文化景观仍存在着丰富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民族文化和部族边界较为交互和错综,按照媒介地理学的逻辑,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多元文化的流动发散会造成意识的冲突,在这样的视野下民族文化研究就转化为沟通与交流的研究、协商与融合的研究,继而完成舆论合一的达成。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白润生教授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致意、祝贺新传成立十周年,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从报刊到广播、电视、网络,从一种语言到多个语言、到多个语种,从民间觉醒到国家重视,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事业形成了多语种、多层次、多渠道的新闻传播体系。随后,他以大量的数据来说明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丰厚的研究成果。最后,白润生教授以北宋哲学家张横渠的名言结束了发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白贵教授致词。他首先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向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与到场的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他指出,本会旨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重新认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一体多元背景下的交往、交流的历史和现状,重新理解交往或传播的含义,更好地把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问题与国家层面的战略构想结合起来,更好地引导社会正向发展。他表示,民族地区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交往的前沿阵地,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民族和谐、社会繁荣的生动样本,搞好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对于树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良好形象大有利益,这也是我们本次会议的衷之一。

  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8年年会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代表在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大礼堂前合影留念。随后,大会将进行一场主题发言及四场学术圆桌分论坛,共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族地区跨文化传播。(通讯员魏丽欣)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