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货郎担变迁史
原标题:秦安货郎担变迁史
刘元安守住这间小铺,就如同守住那段岁月。
改革开放前,地处西北内陆的天水市秦安县由于人多地少、常年干旱少雨,村民生活困难。改革开放后,大批的秦安人为了生存,挑起担子过上了走村串户半农半商的生活,在若干年的货郎担经商岁月中,他们的足迹遍布甘肃、青海、宁夏、西藏、陕西、四川等地。随着历史的变迁,近些年来,经济转型后的前货郎们由行走商转为坐地商,演绎了一段段建市场、促商贸、扩规模、兴产业的创业传奇。
1
改革开放后,货郎担经历了从偷偷摸摸经商到公开摆摊设点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刘元安在28岁那年也挣到了1000元的人生第一桶金。
7月3日,连日雨天让秦安县兴丰镇大小村落笼罩在一片浓雾中。在兴丰村主街北面的一间小活动板房中,一摞子秦安锅盔和几个油酥花馍用塑料纸罩着,年近七旬的刘元安拖着一双手工编织的拖鞋,用鸡毛掸子拭着货架上七零八碎的小日用品。于他而言,与其说照看这间小铺赚取油盐钱,还不如说是难以割舍曾经从事货郎担时的一种记忆、一种情结。
1970年,时年18岁的刘元安屡屡看到四个弟弟因挨饿哭喊时父母有心无力的落寞眼神,同样食不果腹的自己决定趁腊月交正月的20多天农闲时间,出去“转转”,好为家里减轻负担。
“转转”,是出门时一手提面袋、一手拎破旧手提包的刘元安当时掩人耳目的一句话。他一路翻山越岭步行至秦安县云山梁,然后花0.55元坐汽车赶到麦积区南河川,再花0.20元买一站路的火车票扒上火车,一路“赖”到西宁。
“那时候不允许走村串户做买卖,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我只好把几十元钱成本置办的针头线脑、日用小百货放在两个包里,偷偷摸摸去买卖。遇上管得相对松泛的地方,则在小树林里折一截树棍将两个包挑上,走村串户。”刘元安回忆起自己首次从事货郎担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就这样,农闲大半个月“转”下来,刘元安给家里挣回百十元。从此以后,每年进入腊月,他都会去青海跑点小营生以贴补家用,玉树、都兰、格尔木等地,都留下他做行走商时的足迹。
改革开放后,刘元安的“地下买卖”终于见到天日。有了前几年的经商经验,他开始不甘于在家务农,于是将自己外出经商时间由过年时间延伸至全年,走的路子越来越宽,手头的钱也越挣越多。
1980年,刘元安跳出青海圈子,开始将眼光瞄向西藏市场。来到那曲的第二天,因不明那里的市场开放程度,他主动到当地工商局去询问政策,没成想工商局给他开了一张可以摆摊一周的条子。他在那里提心吊胆摆了20天,东西卖得也差不多了,赚的钱他除了花175元给家里买了个“飞人”牌缝纫机外,还有1000元盈余。
“用脚板丈量大地,用肩膀挑起日月。”这是早些年挂在秦安货郎担嘴头的一句话,也是刘元安等昔日走村串户的货郎担们在行走经商时的真实写照。刘元安的经商路子,拉开了兴丰镇货郎担进藏经商的序幕。
2
改革开放后,一批批秦安人用一根扁担挑出了一个个大市场,演绎了一段段创业传奇。
1980年一月的一天,是秦安县货郎担们由行走商转变为坐地商的重要日子。县城南下关出现了13个由“货郎担”私人经营的小百货地摊,当年成交14万元,人均过万。这是由秦安“货郎担”演变而来的第一批小商品摊位。经过一年发展,“货郎担”地摊由起初的13户扩增至1981年的38户、63人,年成交额也由第一年的14万元发展至40万元;到了1982年,则猛增至63户,157人,成交额突破100万元。
最初的小商品摊位已经转型至小商品市场,昔日宽阔的县城南下关,开始变得水泄不通。不久之后,小商品摊位市场搬迁到环城路。1986年,县城环城路已经拥有672户,1680人经营小商品地摊,年交易额达985万元。不断壮大的经商队伍让环城路也容纳不下了,小商品市场再次搬迁至县城西桥头,千余摊位。
1986年冬,秦安小商品市场应运而生。2010年,秦安小商品市场异地重建,2015年,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
3
秦安人用一根扁担挑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挑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秦安小商品市场蓬勃发展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农民致富带头人。同时,秦安小商品市场辐射面覆盖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中亚等国,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个体户在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拉萨等设立分店,西北各地均有从秦安小商品市场走出来的商人,还有人走出国门。2000年,在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有30多户秦安经营大户,在各边境口岸有800多户秦安商人。
秦安人用一根扁担挑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大道,挑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文/图 首席记者 王兰芳
- 2018-07-26郝远赴定西市通渭县调研时强调 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 2018-07-26【关注防汛减灾】兰州新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
- 2018-07-26何伟在武威市指导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时强调 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