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脱贫攻坚

扎稳脱贫的“定海神针”——庆阳市大力推进“331+”农业产业扶贫纪实

18-06-22 07:2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扎稳脱贫的“定海神针” ——庆阳市大力推进“331+”农业产业扶贫纪实

  镇原县屯字镇庆阳北国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矮化苹果示范基地。

  庆阳,位于甘肃的最东部,周先祖曾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这片苍茫雄浑的黄土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享有“陇东粮仓”之美誉。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庆阳人以农为主、靠地吃饭的传统仍在延续,农业依然是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永续发展,庆阳市立足实际,创新作为,全力推进产业扶贫,牢牢扎稳脱贫的“定海神针”。

  庆阳探索实施的“331+”模式,其中:第一个“3”是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第二个“3”是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包括:“+党建”,即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贯彻落实,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建指导员;“+村集体经济”,即在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运用股份合作办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久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近几年,庆阳市聚焦60.62万贫困人口和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全域全产业推广“331+”产业化扶贫模式,积极引进和培育中盛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清零“空壳村”,带动群众迈出了脱贫的铿锵步伐。

  据统计,至2017年底,庆阳市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8250户、35614人。

  新模式“+”出新成效

  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是传统的畜牧养殖村。去年7月,该村依托豪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与中盛公司建立了三方合作关系,中盛公司提供怀孕母羊和公羊,贫困户整合贷款购买“20+1”只基础种养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代养,然后出栏时合作社将育肥羊交售中盛公司。在这其中,群众当起了“甩手掌柜”,净享每年5000元分红,还能就近在合作社务工增收。

  西沟村这种“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在庆阳市不是独一份。在肉羊产业发展中,针对分散养殖疫病防控难、饲养管理不规范、养殖效益不明显和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庆阳市充分发挥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实施了“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确保群众能够脱得了贫、不返贫。

  在组织形式上,组建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联合体,龙头企业提供怀孕母羊和公羊,保护价收购育肥羊,贫困户购买“20+1”只基础种羊入股合作社,固定分红;合作社统一经营,育成羊交售龙头企业,三方合作发展,实现贫困户脱贫、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赢利目标。

  在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上,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合作社以场地、圈舍、机械设施、资金、养殖管理技术等入股,贫困户以饲草地、圈舍入股变资产,以贷款、互助资金入股变股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变股东,合作社与贫困户按股份占比分红,实现产业培育和“三变”改革有机结合。

  在发展方式上,采取“统一经营、户托社养”方式,贫困户把基础种羊托养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扶贫产业安全、健康、持续发展。

  据庆阳市农牧局局长张强介绍,全市已建成“331+”肉羊产业扶贫试点合作社45个,在建37个。以环县为例分析,按照“331+”产业扶贫模式和3年一个周期计算,贫困户年可收入1.5万元左右,基本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年可实现收入3万元以上,到2020年可如期实现贫困退出。

  为保障这一模式的运行,庆阳市引导贫困户调减冬小麦和玉米面积,扩大苜蓿、饲用玉米、甜高粱种植面积,落实饲草种子全额补助,实行草产品加工机械敞开补贴,开展玉米秸秆全株青贮,为规模养羊提供饲草保障。组建成立了现代肉羊产业技术服务团队,驻村驻场包抓服务,指导合作社规范建设运营,开展养殖技术和防疫服务。优先选派畜牧兽医高校毕业生到龙头企业和养殖合作社就业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在环县和中盛公司2个种羊场基础母羊保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北部4个试点县全面推行肉羊保险,保费由财政全额补贴,增强贫困户与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肉羊产业发展上“试验”成功后,庆阳市开始全域全产业推广“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各县区依托中盛农牧、海升集团、天士力药业等企业为龙头,采取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统一技术服务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羊、牛、菜、药、小杂粮、黄花菜等多项农业产业,努力破解贫困群众自发种养技术水平不高,销售不畅,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适应市场、对接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的制约瓶颈,带动贫困户增收。

  与此同时,庆阳市政府整合市级部门产业发展资金7500万元,作为市级专项扶贫资金,督促县区通过将80%资金用于到户、80%资金用于“一户一策”梳理出的特色种养产业,确保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每户至少安排财政资金2万元以上,并采用入股的方式进行投入,与企业、合作社建立利益连接机制,实现贫困户稳定持续脱贫。

  目前,“331+”模式已在庆城、镇原、华池、环县4个县的56个乡镇81个贫困村开展试点,带动贫困户5142户、19711人。

  新龙头舞出新天地

  产业扶贫,“龙头”是关键。

  镇原县引进中盛公司,在全产业链发展肉鸡产业的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的模式,采取“种羊集中繁育、农户整村育肥”的方式,带动全县发展专业养羊村20个;采取订单种植的方式,引导农户连片种植紫花苜蓿、甜高粱、青贮玉米等有机饲草,并全部回收,较好地发挥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陕西海升集团进驻庆阳后,宁县通过试点探索,总结形成了苹果产业“331+”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由海升公司控股60%,贫困户、村集体占股40%,形成了“你建园、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带动38个企业、29个合作社、239个村集体、141个生产大户、4330户农户,发展“海升模式”果园7万亩。

  庆城县按照“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筛选确定有一定市场和品牌优势、带动能力强的新洋丰、金诚果蔬等企业,与合作社、果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果农通过果园托管、果园入股、就地务工、保底收购等方式入股分红,带动了1300多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近些年,庆阳市提出了“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理念,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合作社为纽带,以贫困户为基础,成功打造了“中盛模式”“海升模式”“西农技术”“天富亿模式”等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并出台了《庆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扶贫成效评价办法》,把吸纳带动贫困户数量与贷款、贴息与项目扶持等优惠政策挂钩,对带动成效进行量化评估,多带多补、少带少补、不带不补,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政策全面落实。

  据调查,全市目前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7户,全市参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有308家,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7万户,其中通过订单合同带动贫困户8000户,通过股份合作带动贫困户3000户,通过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2600户。在全市5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中,已有568个村建起了合作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66个,覆盖贫困户4.08万户,其中建起两个以上产业合作社的贫困村441个。

  在草畜产业上,庆阳市依靠中盛公司建立全产业链经营体系。截至5月底,完成草畜产业投资1.04亿元,发展草畜产业的贫困户4.16万户,更新种植紫花苜蓿11.84万亩,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合作社)55个。

  在苹果产业上,依托海升集团建成了以宁县为主的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苹果产业为贫困村农民提供人均可支配收入800元,占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4%。从2014年至今,有307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286万人发展苹果产业,依靠苹果产业脱贫退出18605户74420人。

  在瓜菜产业上,该市依托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支持贫困村扩大以设施瓜菜、高原夏菜和特色瓜菜为主的瓜菜产业种植面积。截至5月底,全市完成瓜菜产业投资1.32亿元,发展瓜菜产业的贫困户2.75万户,种植瓜菜6万亩。

  在苗林产业上,坚持公司带动、合作社引领,以整合项目整流域治理、创新机制多渠道融资、放大效应全方位发展为基本模式,完成造林414.47万亩,4年累计增加农户收入20.9亿元,其中2017年带动22.3万农户增收6.03亿元,参与苗林产业的6026户贫困户增收3214.8万元。

  在其他方面,该市依托相关企业开展订单生产、精深加工,开发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截至5月底,全市种植中药材5.25万亩,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贫困户0.93万户;种植马铃薯5.34万亩,发展马铃薯产业的贫困户2.5万户;种植小杂粮32.3万亩,发展小杂粮产业的贫困户1.58万户。

  新变革清零“空壳村”

  宁县良平镇段村是全县挂了号的贫困村,曾经的村集体经济一无所有。去年,段村种了40亩向日葵,集体收入3万多元,同时流转土地300多亩,于年底建成了段村集体经济示范园。加上基础的大力改善,段村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庆城县马岭镇马岭村后湾组于2015年7月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起了200多亩葡萄园,并利用闲置土地招商引资兴建了商品房,搞起了旅游产业。截至去年底,后湾组集体存款超过130万元。

  这两个村以前都是“空壳村”,村里没有集体收入,村“两委”说话办事缺乏底气,而今依托“三变”等变革手段,通过发展各种产业突破突围,让村子发生了巨大蝶变。

  为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庆阳市扎实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集体土地“活化”入股、集体资金“量化”入股等方式,以土地、房产、饲草、劳力、资金、技术入股,带动产业扶贫,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由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向土地租金、投资股金、务工薪金联动增收转变,使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农民增收的渠道广起来。截至目前,庆阳市已有68个乡镇93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土地流转入股15万亩,清理盘活集体资产6300万元,资源折价入股4650万元,涉及8600多户农民,其中贫困人口3700多户。

  同时,该市将消除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发展“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为重点,以股份合作型、资源开发型、项目带动型、服务创收型、资产经营型等为主要经营形式,积极探索实践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贫困村“空壳村”数量逐月减少,宁县、华池县全部消除了“空壳村”,庆城县“空壳村”由27个降到14个,正宁县“空壳村”由19个降为3个。

  张强说,庆阳市将始终把产业作为脱贫的主抓手,全力推进“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放大效应,持续增强群众“造血”功能,不断提高群众依靠产业脱贫的占比,今后三年全市计划产业脱贫6.38万人,其中种植业2.66万人、养殖业3.72万人。

  (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供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