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时政

西北东北,共创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 《甘肃日报》《黑龙江日报》同题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谈如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18-03-19 07:30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杨亚楠

中国甘肃网-2018全国两会专题

  原标题:西北东北,共创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家园

  《甘肃日报》《黑龙江日报》同题采访全国人大代表谈如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盛夏的甘肃金昌花团锦簇。(资料照片)

  金秋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美丽如画。(资料照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在此次全国两会上,针对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热点话题,本报与《黑龙江日报》联合进行了一次同题采访。分别邀请本省的四位全国人大代表,结合甘肃和黑龙江各自的具体情况,就打赢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等问题建言献策,交流经验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代表们提出的这些真知灼见,必定会对两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这次联合主题报道,也将更好地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有助于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描绘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

  努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委书记韩显明

  记者 尤婷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韩显明代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兰州市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功获评“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特别是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改善,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韩显明说,作为兰州市的中心区,城关区把环境治理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抓在手上,大力实施了南北两山景观提升和主次干道“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工程,特别是举全区之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资金8.5亿多元,实行街道、社区、楼院长三级“冬防”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划分为733个网格,设置网格员1742人,楼院长1817人,涵盖所有辖区企业、施工场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严格管控扬尘污染,全力整顿煤炭市场,全面实现了城区燃煤锅炉及污染物“双清零”,近年来每年的空气质量达标率都保持在71%以上,老百姓普遍感到,现在兰州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

  韩显明说,这次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进国家根本大法,使生态文明在宪法中确定下来,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今年兰州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十大专项行动”的部署,坚持不懈,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大南北两山生态保护和造林绿化力度,集中攻坚一批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重点难点、反映强烈的问题,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和城市满意度。

  做好防沙文章再现碧水蓝天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

  记者 徐锦涛

  我省是国家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甘肃积极推进荒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构建防风固沙绿色屏障,取得了一定成效。姜成英代表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对于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甘肃来说,要继续通过防护林带建设、水源涵养地保护等手段做好防沙治沙的大文章,还百姓碧水蓝天。

  “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的这组喜人数据,展示出五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呈现出的可喜局面,并提出今年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

  姜成英代表对这些内容非常关注,她告诉记者,我省河西走廊分布有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距离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白银等地都比较近。近年来,我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深入实施工程治沙、植树造林、封沙禁牧、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沙治沙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果。构建起的人工防护林带和绿洲防护体系在沙尘暴减灾效能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省重度沙化面积大幅度减少,沙害程度呈减轻趋势,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逐渐减少。

  姜成英代表说,近年来由于城市拓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开发量也越来越多,对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建议国家进一步实施关井压田、限制开采地下水等措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涵养保护。另外,姜成英代表还建议,国家在巩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基础上,应放宽政策,进一步扩大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可以将绿洲和沙漠交界地带等生态脆弱区的重要水源地、严重沙化土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同时为了调动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将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标准适度提高,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治沙造林等生态改造工程。

  治理大气污染企业责无旁贷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丁腈橡胶二车间副主任郑彩琴

  记者 范海瑞

  “我是1996年毕业分配到兰化工作的,当时西固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在室外待的时间稍长一些,脸上、鼻子里就都是灰尘,家里的桌子一天不擦就会落上一层土。空气里也时时飘着难闻的气味,一个月下来没几天阳光灿烂的日子,刚开始还真的很不适应!”郑彩琴代表回忆说。

  对于兰州现在的空气质量,郑彩琴代表真心点赞。她说,现在兰州的空气质量相比以前真的好太多了,即使在冬春采暖季,兰州的空气质量也很不错,这是每一个兰州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喜人变化。

  郑彩琴代表认为,兰州空气质量的好转,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兰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对冬季集中采暖锅炉进行“煤改气”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收效显著;街道、社区加强网格化管理,禁止使用有烟煤,定点发放引燃煤等措施,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为兰州石化的一名员工,郑彩琴认为,兰州石化等企业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了从根本上确保环保排放达标,兰州石化建立了四级环保排放风险防控体系,通过使用清洁的原材料、强化生产过程管控、采取废物循环回收应用技术等措施,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清洁生产。近三年来,兰州石化先后投入50多亿元专项环保资金,完成了120万吨/年催化烟气脱硝、化工污水升级改造、催化剂尾气、丁苯橡胶尾气治理等25项环保设施的攻关改造。她介绍,每年从9月开始,兰州石化就按照兰州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要求制定锅炉冬防管控方案,严控燃煤硫分含量、灰分含量、热值三项指标,对静电除尘器及布袋除尘器等环保重要设施进行升级护理,保证锅炉装置外排指标全面受控。2017年排放的氨氮、氮氧化物、烟(粉)尘等同比分别下降18.2%、7.4%、13%,各项排放指标全部达标。另外,兰州石化还发动全员争做“兰州环保好市民”,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建设美丽工厂、打造清洁文明环境之中,更是把保护好“母亲河”和“兰州蓝”作为企业重大社会责任去履行。

  郑彩琴代表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企业责无旁贷。建议政府部门在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同时,考虑对重点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提升工艺技术,减少废气物的排放,让我们的天空更蓝,人民群众的生活更舒适。

  “环境就是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天水市政协副主席马百龄

  记者 徐爱龙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谈及污染防治的重要性,马百龄代表说,事实证明,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空气清新、环境好了也有利于招商引资,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马百龄代表说,近年,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现在兰州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和费用每年下降幅度都在2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他表示,虽然甘肃仍属欠发达省份,但我们更应该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绝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而贻误子孙后代。

  发展清洁供暖呵护“龙江蓝”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九洲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寅

  黑龙江日报记者 程瑶

  “供暖是一项基本民生保障,发展清洁能源供暖方式不但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可减少污染排放。全省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清洁能源供热占供热总量的比例有巨大上升空间。如果全面推广采用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等清洁能源供暖方式,可有效改善供暖季的大气污染情况。”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李寅告诉记者,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很多前期调查和研究。

  李寅代表说,天然气热值高、能源转化效率高,且基本不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是非常好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我国在天然气供暖方面仍以大规模发电后的余热供暖为主,尽管高效,但却没能充分发挥天然气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方面的优势。应充分利用省内先进燃气轮机技术,制定推进分布式天然气项目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天然气供冷-供热-供电三联供方式广泛应用于学校、医院、商场、酒店、机场和工业园区等不能接入集中供热网,同时又需要热(汽)、冷、电的综合能源消耗的场所。

  在发展清洁能源供暖方面,李寅代表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应综合考虑全省各地供热需求和供热能源结构现状,尽快制定清洁能源供暖供热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供热能源,为全省电网规划建设、天然气管网规划建设和热电厂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二是通过出台稳定清洁能源价格的保障措施或原料价格与热价联动机制,保证该领域投资的长期可期收益,从而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三是加速完善清洁能源供暖的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政策,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应鼓励先进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的引进和技术创新。同时精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模式,组织专家论证和交流研讨,打造典型示范,加强宣传推广,从而营造绿色能源消费环境,用心呵护“龙江蓝”。

  亮出“净土”的自然底色

  全国人大代表、尚志市鱼池朝鲜族乡新兴村党支部书记金东浩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长虹 邵国良

  “现在到农村转一转看一看,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药袋、农药瓶,一亩地需用5瓶农药或20袋农药,很多农民施用农药后随手把农药瓶(袋)扔在地头上,残留的农药污染土壤,成了农田主要的污染物,也破坏了生态环境。”针对农田污染问题,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金东浩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通过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确保耕地不被污染,更好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62岁的金东浩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水稻种植技术,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问题很有感触。金东浩代表说,我总对乡亲们说,想想办法,集中清理完农药瓶(袋)以后,把农药瓶(袋)填埋了。但这终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的农药袋埋在土里面,十年二十年都不烂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所需农药包装物达100亿个,农民随意丢弃的约30亿个。为此金东浩提出建议:一,除帮助农民养成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促使农民把农药瓶(袋)用完后集中起来,然后农药经销商和农药生产企业回收,农药瓶洗刷后还可再利用。二,农药生产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要选用优质材料包装,尤其是采用在田间地头进行土埋可分解、不污染土壤的材料包装,研究使用可降解包装物。试行押金返回制度,经销商卖农药时可适当向农民收一点押金,待农民把废农药瓶返还给经销商后再领回押金。三,在农药营销环节建立营销台账,记录农药包装的类型、数量、回收日期等,可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农药废弃物不外流。国家要对农药生产及销售环节跟踪问效,不合格的包装不许出厂,销售商无台账、无回收废弃物的取消销售资格,从源头上解决农药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

  让黑土地告别“白色污染”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润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文波

  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长虹 邵国良

  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曾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鲍文波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这为科技企业指出了依靠创新科技提高环境保护力度和措施的明确思路。他重点关注农业生产中地膜使用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的解决之策。

  据介绍,我国是地膜应用大国,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地膜年用量已超过140万吨,覆盖面积超过3亿亩。由于地膜厚度小、易破损、难回收,大量残膜被废弃在田间地头,在土壤中存留200~400年才能降解。不仅造成土壤板结、蓄肥蓄水能力降低、影响播种和作物出苗,还阻碍了作物对水分、养分吸收导致农作物减产。鲍文波代表说,如今地膜降解回归自然技术已成为现实。降解回归自然,主要是指将塑料地膜降解为水、二氧化碳等环境友好物质。目前,降解塑料技术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拥有氧化生物双降解塑料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应用双降解生态地膜的国家。“氧化生物双降解塑料产业化”项目技术已在全国16个省份试验示范推广成功,未来五年,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栽培技术将成为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重要技术支撑。

  针对普遍存在的农田白色污染日益严重的现象,鲍文波代表建议:一,将地膜生产企业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从生产环节禁止超薄地膜和回收料地膜的生产,制定与现有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监管体系相近的地膜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并从销售和使用环节入手,明确政府责任分工、狠抓落实。二,加大双降解生态地膜的示范、宣传、推广,从我国筛选出300个典型农业县,连续3~5年每县集中示范10万亩双降解生态地膜;向采购双降解生态地膜的农户发放补贴。三,依据地膜“谁采用谁负责,谁采购谁回收”的原则,加强对普通地膜回收效果的监管力度。

  深入推进“四化”让小秸秆大有可为

  全国人大代表、绥化市市长张子林

  黑龙江日报记者 程瑶

  “每年秋冬时节,大量农作物秸秆在田间被焚烧,不但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更浪费了秸秆这一堪称‘第二森林’、富含丰富营养和可利用成分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对秸秆焚烧危害的宣传和管控力度的加大,黑龙江省秸秆焚烧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快形成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张子林认为,首先在国家层面就应对相关部门统筹协调,通过制度保障推进秸秆利用高新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作为农业大省,应从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这“四化”上发力,破解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问题,让小秸秆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发挥大作用。

  张子林建议,在秸秆肥料化利用上,应充分抓住国家对深松整地、秸秆深翻还田加大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整合项目资金,加速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普及,制订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购买相关配套机械,科学合理有序地推行秸秆还田技术。同时结合秸秆堆沤还田、秸秆有机肥生产等,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

  在饲料化利用上,应重视引进更多“水土服”、可推广的先进饲料生产技术。在农作物秸秆粉碎加工、青(黄)贮、氨化等饲用处理方式上多点发力,提高秸秆转化率,推进畜牧业向养殖生态化、资源循环化发展。在探索秸秆能源化利用上,则应把握好秸秆压块燃料化和秸秆生物质热电联产两大方向。

  张子林认为,为破解秸秆离田困难这一“痛点”,除了加速构建集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应引导相关企业实现“一次收集、多次利用、配套利用”的项目布局和合作机制。

  在推进秸秆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方面,张子林建议应放宽视野,依靠科技驱动。推进水稻秸秆造纸、草编,玉米秸秆碳化等产业,推广秸秆生产食用菌基料、水稻育苗基质和大棚蔬菜育苗基质等新技术,拓展秸秆基料化利用途径。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