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经济

甘肃孵化器:为科技企业撑起一片天

17-12-12 07:3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杨亚楠

  原标题:孵化器:为科技企业撑起一片天

  ——甘肃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探索到升级的历程

  参加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创业团队进行培训。(资料图)(图片由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提供)

  记者 秦娜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武汉成立。经过30年的发展和积累,孵化器已成为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重要基地,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抓手。

  相较于东部地区,甘肃孵化器起步较晚。1991年,我省有了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甘肃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0多年来,甘肃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懵懂”到专业……逐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孵化器可持续发展之路。

  与创业者比肩同行

  如果说孵化器讲的是创业者的故事,那么对于甘肃孵化器人来说,推动孵化器发展亦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

  省高科技创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冯治库回忆,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只有位于科技街的一栋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小楼,远远达不到申请国家级孵化器的条件。没有场地怎么办?那就“联建共建”,把别人的地方租过来,再引进企业。这个办法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大孵化”理念,通过这种办法,2006年,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创业孵化器,实现了我省零的突破。

  兰州城关区雁南路18号,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所在地。这里是我省第一家上规模的孵化器。如今,这里入驻400多家企业,吸纳就业6000多人,每天上下班时间,人群熙熙攘攘,一派繁忙景象。而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

  2004年,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与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单位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始筹建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当时资本金只有1000万元,一共向银行贷款3亿元。”冯治库回忆,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那次“冒险”,因为那时兰州雁滩一带尚未开发,谁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发展起来。整个工程进展也不顺利,最困难的时候,资金链几近断裂,冯治库和合伙人四处举债,周围的同学、朋友都借遍了。历经重重困难,2006年,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的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终于建成。

  经过几年的运行,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逐渐发展成为我省孵化器的“龙头”。基于已有的成功经验,同时为满足部分企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2012年,省科技厅与白银市政府共建了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对于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综合性孵化器的定位,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则更倾向于专业性,目前入孵企业138家,在孵企业拥有专利176项,带动就业2100多人。2014年,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2015年跨入全国“百强国家级孵化器”行列。

  从省高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到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再到如今的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大体代表了我省孵化器的发展轨迹,即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加速发展阶段再到现在的升级阶段。

  在冯治库看来,甘肃孵化器之所以能由小到大发展起来,主要是选择了市场化的建设方式。他说,在孵化器起步阶段,发达地区大多通过政府投入建设孵化器、搭建起物理空间,而在欠发达地区,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化手段建设孵化器就是一条可行而有效的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省已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81家,孵化场地面积达310多万平方米,入孵科技企业4033家,为全省经济建设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输送了一批极具成长性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发展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正在形成。

  培育扶植创新创业文化

  如今,说起创新创业已不是新鲜词。可在20多年前,创新创业就如“下海”一样是个十足的“时髦”词,而对于地处西北的甘肃而言,更是鲜有人知、少有涉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孵化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着创新创业文化在陇原大地生发孕育,并不断深入人心。

  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建成后,环境虽好,但入孵团队企业却不多,“谁来创业”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治库得知几名兰大化工院的毕业生创办了几家小企业,就主动找到这几位年轻人,邀请他们一起座谈,告诉他们如果想申请国家创新基金、想入驻孵化器都可以来找他咨询。原以为这几位年轻人一定会积极主动和他对接,没想到到了约定时间,竟然一个人也没来,快一个小时后,只来了一个人。冯治库很纳闷,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几位年轻人觉得自己的企业举步维艰,怎么会有人愿意主动给钱呢,一定是遇到了骗子。

  后来,冯治库耐心给几个年轻人讲解国家政策,帮助他们申请国家创新基金。当年,两家企业分别拿到了70万元和100万元。第二年,另外两家企业也申请到了扶持资金。

  这件事儿深深地触动了冯治库,他意识到孵化科技企业远不止搭建好物理空间这么简单,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甘肃整体创新创业氛围不足,本土创业者数量少,而这些有限的创业者对国家政策知道甚少,更别提经营管理企业了,一切都处于懵懂状态。”冯治库说。

  此后的六七年间,冯治库带领团队做得最多的就是深入全省各地宣传创业政策,教创业者如何申请国家资金和项目,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经过漫长的培育,从最初的主动联系创业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到后来申请项目的团队企业络绎不绝。据统计,2007年到2014年,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累计帮助创业者申请国家创新基金1.6亿元。

  为进一步引导创新创业文化,发现、挖掘更多优秀创新团队和项目,从2009年起,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省高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牵头连续举办7届甘肃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每届大赛覆盖了省内80%以上的高校,累计有8000多支大学生团队、近7万名大学生参与大赛,有效培育了我省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大赛及各类相关配套活动引领带动,累计培育大学生创业企业1000多家,实现产值2亿多元。

  在孵化器层面,每个孵化器都有各自的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定期对入孵团队、企业进行团队建设、市场开发、财务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培训。省里还建立了创业导师认定机制,每年认定一批省级创业导师,为创业团队和企业提供企业诊断、投融资等专业服务,“手把手”地教创业者创新创业。

  通过解决“谁来创业”“如何创业”等难题,创新创业文化渐成风尚,同时以孵化器为核心,创业者的集聚又形成了独特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和生态。

  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

  初冬时节,位于白银的银西生物医药园内,甘肃皓天原料药生产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研发中心、现代化厂房正在拔地而起。甘肃皓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吉军介绍,2018年8月项目一期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将达到3亿元,可解决260人就业。能把企业做到现在这种规模,是创业之初薛吉军不曾想过的。

  2006年,薛吉军博士毕业后,几经辗转在兰州成立了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和生产。当时团队只有几个人,由于办公场所不固定,创业一度陷入困境。2009年,薛吉军团队入驻兰州高新技术创新园,享受到硬件设施等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薛吉军正式注册公司,并获得100万元的国家创新基金,此后企业稳定发展。2015年,皓天公司成为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入驻企业,由孵化器牵线,公司先后获得兰白基金和中留联创(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5750万元的投资,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难题。同时经孵化器协调,白银市将生物医药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在资金、土地、环保设施等方面进行了配套。

  “过去企业只停留在生产医药中间体阶段,现在研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提升,为今后生产原料药、成品药打下了基础,产业链得以延伸。”薛吉军说,孵化器就好比“避风港”,通过提供物理空间、搭建各类平台、开展增值服务,大大降低了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在孵化器人眼中,孵化器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孵化科技企业,二是培养现代企业家。对此,薛吉军深有感触:“孵化器对我个人理念上的改变至关重要。”过去他和大多数科研人员一样,一心埋头做研发,别人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企业要发展成什么样,进入孵化器后,通过各种培训、外出考察交流,眼界越来越宽的薛吉军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核心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以及产业整体发展环境。现在,他正在由一名科研人员向真正的企业家转变。

  和薛吉军一样,在孵化器的一路呵护和扶持下,很多创业者实现了“自行车进来,奥迪车出去”的华丽转身,企业实现了从“幼苗”到“大树”的蜕变。而对地方经济而言,孵化器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打造新引擎的作用则不断凸显。

  “2016年入驻企业完成产值3.78亿元,上缴税收1193万元。”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琪介绍,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之前,白银市只有一家生物制药企业,而且停产多年,孵化器建成后,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级孵化架构,目前已引入生物医药类企业50多家,通过企业间产能、商业机会、技术等共享,不但所有企业都快速发展起来,而且随着聚集效应持续放大,产业层次也将大幅提升,最终实现打造原料药基地的目标。“对于白银这种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转型升级,孵化器的引入相当于为白银新造了一个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将形成新的增长极。”王琪说。

  26年来,甘肃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带动创业者创业成功、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孵化器也日益成为拉动甘肃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之一。时至今日,这一切仍在持续发酵。

  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孵化器发展之路

  26年,一路摸索、一路成长。面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类创新服务资源不丰富、活跃度不高,社会创业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等诸多不利因素,甘肃孵化器逐渐壮大,发展速度虽赶不上发达省份,但却从甘肃实际出发,做特色文章,为欠发达地区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经验。

  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第18位,科研力量较为雄厚,把这些创新资源与孵化器完美结合就是我省的一条成功经验。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成立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究机构,支持科研人员的最新科研成果在企业转移转化,并组织科研人员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进行联合攻关;兰州科技大市场成立了瑞士洛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带动更多适合在甘肃发展的科技成果和团队落地。

  省科投公司总经理徐前有着多年的参与孵化器建设经历,在他看来,创新创业离不开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融资体系对欠发达地区孵化器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他介绍,2015年我省设立了23亿元的兰白基金,其中,3亿元科技孵化器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兰白试验区及省内各类孵化器的建设和运营,并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以及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投资机构等给予资金支持,同时设立的4亿元科技贷款增信基金,主要用于对创业信贷的支持。此外,我省还建立了政府、投资基金、银行、担保公司等多方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引导银行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地将基金投资和企业服务结合起来,实现了“投资+孵化”的发展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孵化器建设过程中,我省加强与外省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引进先进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形成了诸多发展新思路。在白银,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相继与上海张江高新区企业、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兰州,由兰州高新区提供5000平方米场地,在兰州高新区科技孵化大厦建设由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张江兰州久有科技金融创新战略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吸引省外团队来甘肃落地创业。这些合作都表明甘肃孵化器在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增长态势。

  26年,只是一个小结。当前,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中国创业孵化行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可以想见,甘肃科技企业孵化器仍将在机遇与挑战中大步前行。

精彩推荐

  • H5 |“新年新衣”2017继续温暖起航 H5 |“新年新衣”2017继续温暖起航
  • 【文化甘肃】之经典重温:《丝路花雨》里的春华秋实 【文化甘肃】之经典重温:《丝路花雨》里的春华秋实
  • 图解:兰州12部投诉举报电话 助农民工讨薪 图解:兰州12部投诉举报电话 助农民工讨薪
  • 勇攀传染性疾病治疗高峰——记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建云 勇攀传染性疾病治疗高峰——记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建云
  • 兰州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府埋单 63.83万人受益已赔付95.46万元 兰州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府埋单 63.83万人受益已赔付95.46万元
  • 任剑锋心系桑梓点亮寒门学子的希望之灯(图) 任剑锋心系桑梓点亮寒门学子的希望之灯(图)
  • 图解:兰州12部投诉举报电话 助农民工讨薪 图解:兰州12部投诉举报电话 助农民工讨薪
  • 天冷了 大量共享单车“冬眠”街头 闲置共享单车带来一系列问题;市民建议科学管理、精准投放 天冷了 大量共享单车“冬眠”街头 闲置共享单车带来一系列问题;市民建议科学管理、精准投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北京·庆阳远程医疗协作体建立
2   黄土塬上的多彩魅力——庆阳市庆城县推
3   庆阳提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实效
4   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接受组织审
5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肃清王三运流毒和影
6   前10月 兰州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9.71%
7   甘肃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省委书记林
8   【新时代 新甘肃】 临夏州广河县:“粮
9   快来看 兰大学霸们的笔记什么样
10   【新时代 新甘肃】“千年药乡”陇西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