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省外媒体刊甘肃

【中央媒体看甘肃】不毛之地“种”出园林工厂

17-11-22 16:13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狄东阳

  原标题:【中央媒体看甘肃】银光集团60多年播绿7000余亩

  ——不毛之地“种”出园林工厂

  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通讯员 王娟娟

  经过一代代银光人的努力,60多年来,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累计完成绿化覆盖面积7872亩,绿化覆盖率40.3%,公共绿地面积110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6.5平方米。一个化工企业变得绿树成荫,银光人的答案很简单:美化环境,就是为留住人

  初冬,走进甘肃白银市的银光路,但见道路两旁整齐高大的国槐树叶撒下一路金黄,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沿着这条金色大道前行,一路上经过的家属区、办公楼与厂房掩映在各种红叶绿草黄枝里,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园。

  但是,这的确是一个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带上的化工厂。始建于1954年的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是进驻白银这座工业城市最早的两家大型企业之一。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银光人在厂区内累计完成绿化覆盖面积7872亩,绿化覆盖率40.3%,公共绿地面积110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6.5平方米。

  一边建厂,一边绿化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银光厂的职工开始种树。没有土壤、水文、宜活树种等资料,他们就一茬茬地换苗试种,最终找到了适合这片土壤生长的国槐、刺槐、刺柏等十几种优良树种搭配种植

  一个化工企业为啥要种这么多树?银光集团园林绿化公司党支部书记徐宏梧的答案很简单:美化环境,就是为留住人。

  徐宏梧是江苏人,1982年,15岁的他从老家来到银光厂跟父亲团聚,看惯了家乡青山绿水的徐宏梧被大西北的荒凉震惊,脑中产生了一个念头,“这地方不是我待的”。后来,从西南农大的园林专业毕业后,徐宏梧还是被分配回了银光厂,成为企业园林处的一名员工。在徐宏梧的记忆里,企业几十年里经过多次改革,撤并移交了很多非生产部门,但园林处一直保留下来。正是在工作中,徐宏梧慢慢理解了绿化对银光厂的重要性。

  “建厂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到白银市,当年据说全市只有7棵树,我们的厂区是一片不毛之地。”徐宏梧从父辈们口中得知,创业之初的银光人跟他刚来白银时一样,对眼前的环境失望透顶,很多人来了又走了,“有一段时间,厂里连一个本科生都留不住”。

  为了改变生存环境,银光厂的职工们开始种树,他们抡起铁锤砸钢钎,在戈壁荒漠上打出一个个约1.5米深的小洞,再放入炸药、雷管,引爆之后让土壤变松。1957年,企业依靠这种一个“炮眼”栽一棵树的办法,栽下了首批6000余株树苗。为解决灌溉问题,职工们找来废旧钢管钻眼、焊接,铺设到树坑沟道里,用极其简陋的“滴灌工程”灌苗护树。

  在不毛之地种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没有土壤、水文、宜活树种等资料,他们就一茬茬地换苗试种,最终找到了适合这片土壤生长的国槐、刺槐、刺柏等十几种优良树种搭配种植。

  “一边建厂,一边绿化”的发展理念在银光集团传承到了今天。徐宏梧告诉记者,如今在企业生产区,绿化美化工程与新建项目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重点抓行道绿化及工房周围防护林带建设,使得工房与工房之间、分厂与分厂之间、道路与道路之间均被绿树覆盖,绿树把厂区串联成一片,周边的荒山也陆续披上了绿装。

  人人播绿,人人护绿

  党员林、青年林、“十佳”林、机关林……一片片标杆林茁壮成长。工作之余走进绿地开展播种、灌溉、除草等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银光人的传统

  周维孚是银光集团第一个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然而几十年前,在他担任企业园林处长时,却有一个听起来不太文雅的绰号——“周大赖”。

  上世纪70年代末,周维孚为了给绿化地铺设引水管道和浇灌设施,在厂里各部门“化缘”寻找废旧物资,徒手建成了引水管道和浇灌设施。由于经常为了一些废旧物资跟工友们磨嘴皮子,周维孚被大家开玩笑地叫“周大赖”,而他却对于这个绰号欣然接受,“为了搞好绿化,叫我啥都没关系”。

  一棵棵树苗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了,就像来自天南海北的银光人一样。同时,播绿护绿的理念也深深地植入每个银光厂职工的心里。党员林、青年林、“十佳”林、机关林……一片片标杆林在银光集团的土地上茁壮成长。工作之余走进绿地开展播种、灌溉、除草等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银光人的优良传统。

  家住银光小区的严桂芝老人今年已经80岁了,1959年,22岁的他来到银光厂工作。58年来,他有一个习惯从未改变,那就是每隔几天都要为小区楼下的树木义务浇水。“我身边的人大多数都跟我一样,这小区里的树,都是住户自己浇水的。”严桂芝老人告诉记者,养护树苗已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大家都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树苗。

  近10年来,银光集团每年投资850余万元用于绿化美化工作,同时按照在职员工人均40元的标准提取绿化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在这个化工企业里,先后有3名绿化工作人员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

  在银光集团,绿化工作始终被放在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企业不仅组建了一支集园林绿化设计、施工、管护为一体的绿化管理队伍,专职负责园林绿化工作,还将年度绿化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基层单位,把林木成活率包干到人,并纳入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内容,实行树木包种、包活、包管理的“三包”制度。人人播绿、人人护绿的理念与制度,使银光集团在砂岩上新栽树木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

  不仅种树,而且治污

  银光集团的树种涉及25个科100余个品种,企业有定植育苗基地及苗圃300余亩,将垃圾场、灰渣倾倒场改造成为一片片林带

  打开白银市地图,全市为数不多的几块大面积绿地中,银光集团这个园林化工厂的绿色版图最大。

  “经过60多年的坚持,我们现在的观念不仅是绿化,还要美化。”徐宏梧告诉记者,企业按照“因地制宜,适地植树,乔灌草相结合”的思路,以“有路就有树”的绿化工作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屏障。

  目前,在企业13平方公里的厂区里,已有国槐、刺槐、杨树形成一片片林带,并引进了法桐、杜仲、七叶树、北美海棠、樱花等树木和花卉,涉及25个科100余个品种,企业还拥有定植育苗基地及苗圃300余亩。

  为解决绿化用水的问题,银光集团以实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为契机建设湿地,净化工业污水用于绿化,提高了污水回用率。记者了解到,银光集团先后修建了6座总蓄水量为13万吨废水的收集库,铺设了总长24公里的污水绿化总管网和数十公里长的分支管网,建成污水泵房7个,安装19台水泵,建成污水处理池3座,将收集处理达标后的生产和生活废水用于绿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每年可节水100万吨。

  徐宏梧告诉记者,随着播绿观念深入人心,银光集团不仅搞绿化,还做环境治理。在企业西南角的银光集团与白银城区生活垃圾倾倒场,30多年来各种垃圾将一个深沟掩埋。为根治这里的环境,银光集团从2000年开始,动用30余万方土,用厚度达70厘米至130厘米的白土对垃圾场进行了掩埋,而后又在上面种植了占地面积达120亩的林带,收到了环境治理和绿化的双重效果。这个垃圾场治理完成后,银光集团根据治理经验,将企业一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热电厂灰渣倾倒场也改造成了一片77亩的林带。

  从当年探索种树,到如今绿树成荫。近些年来,银光集团绿地面积每年以近300亩的速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形成区域环境小气候。2006年和2016年,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原载2017年11月20日《经济日报》)

精彩推荐

  • 用科技成果支持国家建设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为生态安全及区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图) 用科技成果支持国家建设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为生态安全及区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图)
  •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个金句”宣传墙在兰州亮相(图) “习近平治国理政100个金句”宣传墙在兰州亮相(图)
  • 兰州市安宁区孝慈苑老人用书法献礼新时代(图) 兰州市安宁区孝慈苑老人用书法献礼新时代(图)
  • 武威凉州区: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 武威凉州区: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
  • 武威:打造具有西夏文化特色的陶瓷产业 武威:打造具有西夏文化特色的陶瓷产业
  • 临夏州积石山乡村换新颜 临夏州积石山乡村换新颜
  • 【领航新征程】临泽县新华镇大寨村: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大寨(图) 【领航新征程】临泽县新华镇大寨村: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大寨(图)
  • 【领航新征程】酒泉市银达镇六分村: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图) 【领航新征程】酒泉市银达镇六分村: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百姓幸福感(图)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面对面宣讲 零距离交流——甘肃省委宣
2   甘肃省纪委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和弄虚
3   【航拍甘肃】“花开舟曲”文化工程系列
4   康军在酒泉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5   渭武高速公路举行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
6   【领航新征程】迭部县谢谢村卫启龙:乡
7   兰州铁路局正式更名挂牌为: 中国铁路
8   最高检派员督导甘肃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
9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对荣获
10   在思想交流中凝聚力量——甘肃省委宣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