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时代就要好好地活”——从肃州区西峰镇看酒泉高龄老人的幸福生活
原标题:“好时代就要好好地活”
——从肃州区西峰镇看酒泉高龄老人的幸福生活
镇村工作人员在马浩忠家了解情况
◎我们永远在路上·走进高龄老人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我市,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还有哪些新企盼?记者为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这是肃州区三位农村高龄老人的故事。他们出生于上世纪二十或三十年代。如今,他们均已进入了耄耋之年。他们对于生活的共同感受是:自己遇到了生命中最好的时代,享受着各自的幸福生活。
83岁的老母亲和47岁的残疾儿子
见到83岁的罗秀珍,是在进入初冬的11月,一个充满泥土芳香的农家小院。
罗秀珍正捂在被窝里,房间里的火炉生得很旺,很暖和。罗秀珍的小儿子张新华往火炉里添了些煤块。见到有人进屋,罗秀珍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她的二儿子在房间里忙这忙那,还走过来摸了摸母亲被窝里的温度。
“炕热得很。”家住西峰镇蒲莱村6组的罗秀珍笑着对二儿子说。
平时,罗秀珍只能拄着拐杖行走。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她每天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的炕上度过的,生活起居依靠患小儿麻痹、至今未婚的张新华照料。大儿子和二儿子虽不与他们住在一处,但也经常过来照料母亲。
“我每月享受着近300元的低保金,外加100元养老金和100元高龄补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说起这些,罗秀珍笑得合不拢嘴。
在罗秀珍的记忆中,她16岁前基本没穿过新衣服。在她16岁出嫁时,婆婆家给她置办了一条崭新的土布裤子。那是她第一次穿上新衣服。
因家庭情况特殊,张新华也提前享受到了五保户政策。母子俩的日子在政策兜底中过得平淡而又幸福。
82岁的白会珍与家人和睦相处
“全村80岁及以上老人10人,其中,1930年出生的1位,1935年出生的2位,1938年出生的1位……”说起村上老人的情况,蒲莱村委会主任陈加义如数家珍。
沙子坝村1组、82岁的村民白会珍住在一小四合院,房间的摆设简单却又整齐。
“我家在城里购买了楼房,这里的房子也就不打算重新修整了,把卫生打扫干净就行。现在,养老金、高龄补贴、农村医疗保险等各项惠民政策,我们都享受。”白会珍说。
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白会珍的儿子和孙子均在城区打工。虽然孙子在城区购买了房子,但白会珍却不愿意过去住。
“我是全组年龄最大的老人了。居民点上还有几位老兄弟姐妹,平日里可以一起唠唠嗑。这里是我的根,我哪里也不想去。”白会珍说。
“年轻时常听别人说,将来,农民会住进砖瓦房,还会安上玻璃窗子。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根本就不可能。没想到,现在这些梦想全实现了。”白会珍笑着说。
没有新衣服穿,吃不饱肚子,更别说每顿有个白面馒头。这是白会珍对那个年代最清晰的记忆。
“现在,顿顿能吃肉,儿孙都孝顺。”白会珍说。
白会珍的儿媳妇在城区给孙子带孩子。白会珍的儿子每天下班后都会返回家中和她一起吃晚饭。孙子孙媳也经常回来看白会珍,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惬意而又温馨。
93岁的马浩忠想活过一百岁
寒冷挡不住马浩忠蹒跚的步履。满脸的皱纹,折射出岁月留给他的艰辛与沧桑。每当回忆起过去,蒲莱村7组、93岁的老人马浩忠就会流出泪水。但是,每每谈起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又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话匣子。
“我8岁开始给人打工,就是为了能够混口饭吃不被饿死。只要天气不是非常冷,我都是光着屁股给别人家放牛放羊。十几岁时,母亲用一条她穿过的旧裤子给我改了条裤子,那是我第一次穿裤子。这些心酸事提起来就想流眼泪。现在多好,我家住上了小康房,门前是柏油马路。我一天就喜欢在门前溜达,看人来车往。”马浩忠说。
马浩忠的妻子几年前因病离世。现在,他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早已出嫁的3个女儿也经常回家看望他。马浩忠是西峰镇年龄最大的老人。
“这是我经历的最好时代了。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我们都非常高兴。太平盛世,我想活到100岁。”马浩忠说。
在马浩忠看来,一条柏油马路、一套小康房是一部历史。偶尔,马浩忠也会去镇上新建的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其他老人一起下棋娱乐。
“为充分发挥养老服务职能,今年,全镇新建了2个互助老人幸福院,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西峰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周爱玲 通讯员 马艳
相关新闻
- 2017-10-13梁言顺杨子兴走访慰问有突出贡献老人和高龄困难老人 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 2017-03-07兰州:滩尖子社区高龄老人足不出户接受免费体检
- 2017-02-09张掖甘州西街新乐社区高龄老人喜领补贴(图)
- 2017-01-24邻里守望 姐妹互助 酒泉瓜州县渊泉镇志愿服务情系高龄老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