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强书法艺术的修炼没有捷径(组图)
原标题:刘富强书法艺术的修炼没有捷径
-人物简介
刘富强,笔名三川,号书镜斎主、半个兰州人,甘肃省永登县人,生于1963年3月,研究生学历,练习书法三十余年,现为国家三级(高级)书法家、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代名家书画院副院长、兰州大千书画院顾问。
其书法擅长行草,结体俊秀,笔法灵动,章法严谨,多次在国内书画赛展中获奖,有近千幅作品被国内外单位、群众收藏。被评选为“中国书画顶品汇百位签约名家”、“中国网上图书馆100位书画作品最具价值的名家”,并入选《当代兰州书画名人档案》。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魁宝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人文格调。”开篇立意的风格虽然略显严谨,但也顿时令人精神一振。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刘富强始终保持着亲切的语调与谦虚的姿态,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平和自然、简单清雅……
刘富强从小就喜欢书法,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兴趣使然。他小小年纪便能写出一笔好字,也因此在上永登县城关小学的时候,就被时任永登县城关女校校长的父亲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每天都要写书法字帖。
“那时候家庭作业少,学习任务又不是太重,不像现在的娃娃天天作业都写不完。”说起自己的童年故事,陷入回忆中刘富强愈发的显得自然:“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天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父亲便会催着我写大楷,这已经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一天必须写两篇。”
与大多数的孩子不同,刘富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枯燥,反而每天都乐在其中。特别是,如果家里再来个街坊邻居再夸上几句“这个娃字写得真好!”啥的,他对写字就更上心了。以至于,这笔好字就连学校的老师也发现了。于是,班上办黑板报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当时应承下来其实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写黑板报的时候可以不用上课。”说到这里,刘富强自己也禁不住地笑了起来,那份对童真的眷恋显露无疑:“不过,后来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对自己的锻炼真的是比较多。更别说每期黑板报一出来,自己努力写出的字迹能够赢得老师、同学们的夸奖,每逢那一刻真的太来劲了。”
初中到了永登县一中,刘富强不仅继续办着黑板报,还开始为学校办墙报,此时他的书法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到了高中,在学校的老师和父亲的鼓励和要求下,刘富强才算是真正跨入了书法艺术的“正宗”门槛——临帖。
“高中毕业后我便应召入伍在青海当了兵,与别的人都想着法的去学开车、学技术不同,我只有两个爱好,写新闻稿和练字。”那几年,刘富强自己都没有想到,随性而起的这两个爱好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军旅轨迹。他说:“1982年,全军搞了个书法比赛我获了优秀奖,再加上还有新闻作品陆续被部队报纸、刊物发表,第二年便被调到了位于永登的部队机关。”
从那以后,书法艺术便真正成为了刘富强生命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他一闲下来便会提笔写字,走在路上也总在思考着心里的这个追求,经常看到街上的广告牌、标语上有写的好字,都会站下来琢磨半天。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除了不停地练,如今我经常会拿着字帖或望着名家的作品静静地品味。”刘富强说:“这个习惯,与其说是看或是欣赏,还不如说是‘悟’更准确。”
也许,这一个“悟”字便代表了他心中的一份执著,不仅有着从“看”到“悟”的艺术升华,更蕴含了刘富强艺术人生境界的不断攀升。
“这么多年过来,写的字越多便愈发的能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修炼其实没有任何捷径,要把汉字写好、写美并上升为艺术是极不容易的,需要大量临帖、长期练习方可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他告诉记者:“如今一些混入书法圈的‘南郭先生’,只懂得一些书法门道,远没有达到成名成家的境界,却不甘心踏踏实实地勤学苦练,总是妄想靠投机取巧、标新立异一夜成名。”
的确,盛世收藏带来了书画市场的繁荣,但也诱使越来越多的人想为成名、成家找到一条走捷径、抄近道的野路子。
刘富强说:“他们写不出精巧秀美、风格鲜明的汉字来,索性另辟蹊径,或臆造绘画,或扭曲变态,或装嫩扮稚,故意把汉字写得奇怪、笨拙、丑陋,让人看不懂,不理解,美其名曰‘创作’、‘创新’。”
他说:“悲哀的是,这种书风在当今书法圈里居然有人效仿,有人捧场。甚至,一些书法名人也为张扬个性、追求独特、引人注目,而与这种书风趋势附和、同流合污,助长了书坛上的不正之风。这样的书法的确别具匠心,与众不同,但糟蹋了中国国粹,污染了民族艺术。”
言语中颇为尖锐的针砭时弊,流露出了刘富强内心依旧不舍的文人气节。虽论及书法但却实际与书法无关,而是一种发自内心对传统文化坚守着的情怀,放到何时何地都必然会激起阵阵波澜。
其实,如今的刘富强早已在甘肃书法艺术界颇具名气,诸多作品被个人、单位所珍藏,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同时,近年来其愈加精湛的书法艺术造诣还引起了中国邮政公司的青睐,先后以他的作品为主题发行了4套精美的收藏品。每一套里,都包括了邮票、首日封、明信片、充值卡等诸多门类,一经亮相便受到了集邮爱好者们的热捧。
不仅如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富强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书法网红”。原来,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并未影响到他对新生事物的学习,相反更为他弘扬书法艺术开启了一片全新且广阔的天地。
“网络对我影响很大,2008年开始,我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开始试着把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发到网上。先是博客,后来是微博。真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的作品,每一篇都能收获无数好评,这些真挚的点评给我的鼓励特别大。”他饶有兴趣地说。
记者了解到,如今刘富强在新浪微博上已经拥有25000多个粉丝,在无数的点赞和转发中,不仅吸引了更多人对作品的关注,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追求书法艺术的行列中。其中,他的一组书法作品在新浪微博上仅半年时间就被转发了310万次。
就这样,在微信还没有出现之前,刘富强竟然一不小心就在微博上成为了比较“火”的甘肃书法家,粉丝竟然遍布甘肃、福建、陕西乃至全国各地,绝对堪称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书法网红”。
“如今,我玩起微博、微信来一点都不逊色于年轻人,甚至比他们操作的还溜。”透过轻松的话语和真挚的笑容,刘富强内心的鲜活一览无遗,这一刻很难把他与一贯认为的书法家的那种古色古香联系起来,更多的则是一份洒脱与率真。
今天,这位“书法网红”已经被中国书画顶品汇、中国网上图书馆等20多家网站先后聘请为签约书法名家,并给予了百位作品最具有收藏价值的书法家等许多荣誉称号,只为能够第一时间让刘富强的精品力作入驻他们的网站。
期间,也有很多人通过网上来寻求他的指点,其中不乏一些虔诚的书法爱好者甚至想拜他为师,但刘富强都一一婉言谢绝。对此,他谦虚地说:“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我本来还是个学生,怎么敢去给大家当老师。与人为师,虽然是给人一瓢水,但自己却必须要装满一桶水方可,而我离此尚远。”
2016年,大约国庆节前后,兰州的幸福公社和翠英书画院联合发起了一场救助贫困大学生的书画义卖活动。刘富强得知消息后,便欣然送去了自己的两幅作品。活动中,这两幅作品当场以一幅2000元的价格拍卖成交,并当场捐给了那位患了白血病的大学生。据说,那位受助人的父亲是兰医一院食堂的清洁工,每天只能在医院的楼道里居住,孩子的这场病令他心力交瘁。
类似的公益活动时有发生,只要是找到面前,刘富强都会慷慨地予以帮助,甚至有些家庭困难的个人,他也会直接将自己的作品赠与当事人。“我的作品能够帮助一些家庭解决最实际的困难,这令我十分欣慰。雅一点说,叫文化惠民;俗一点说,就是积德行善。”
2012年,已倾心书法艺术30年的刘富强,在兰州市档案馆举办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个人作品展。精心挑选出的100多幅作品首次集体亮相,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到场嘉宾与书法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
当记者问起什么时候会再一次举办个展时,他笑了笑说:“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希望一切都能顺其自然。有机会当然更好,没有也不想去勉强。”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 2017-08-09甘肃省文联向通渭农户捐赠书法作品助脱贫
- 2017-08-09福建省高法向甘肃省静宁县法院捐赠1000册图书
- 2017-08-08刘英举行个人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