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专家考察手记丨居延到底有多大?

2017-06-02 17: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专题】醉美巴丹吉林:草原丝绸之路语言文化调查活动

  作者: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

  居延因汉简而驰名中外。有学者认为“居延”是西夏语,为“流动的沙漠”之意。李正宇先生撰《“莫贺延碛道”考》(《敦煌研究》,2010年02期)考证唐瓜州常乐县至伊州的官道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认为“莫贺延”就是“呼衍”“呼延”“呼演”“姑衍”“车延”“五船”之别译。“车延”应该读作“juyan”,另译作“居延”。

  这篇小记中探讨一些有关居延范围的史料。

  《任尚碑》和《裴岑碑》是现存有关呼衍王在最西部活动的珍贵文献资料。东汉和帝永元年对匈奴发动多次战役。89年(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蒙古杭爱山)刻石纪功后,91年,任尚以司马随右校尉耿夔参加破北单于的金微山之役。金微山指东天山,即喀尔鲁克(qarluq)山,唐代文献作折(析)罗漫山),北单于西奔不知所终,其弟右谷蠡王于涂鞬自主为单于,在蒲类海遣使表示归汉,被封为北单于。92年,任尚以中郎将持节卫护率部屯驻伊吾(哈密)。93年,汉和帝刘肇便派长史王辅带兵出关协同当时驻守伊吾的中郎将任尚联兵在蒲类海边打垮北匈奴叛兵,擒斩北单于于涂鞬。《任尚碑》系擒斩北单于而勒石纪功,在新疆巴里坤发现。《裴岑碑》又称《镇海碑》,全称《汉燉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也记载破呼衍王碑发现经过。1729年(雍正七年)由征西大将军岳钟琪将军在巴里坤石仁子乡石仁子村发现。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裴岑率本郡3000兵马出击北匈奴,斩杀呼衍王,取得40年来汉朝在这个地区重大军事胜利,赢得该地区13年安定局面。碑文中所说呼衍王为任尚、王辅击溃的北匈奴残余势力首领。《后汉书》无记载,碑文可弥补史料之不足。

  1974年,破城子出土著名的居延里程简(E.P.T59:582),该简虽有缺漏,但记载了汉代长安到坻池的地名及历程,是当时东西交通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文献明证。其中一段涉及到居延:“媪围至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鲽里九十里,鲽里至揟次九十里,揟次至小张掖六十里。”从里程简中提到的地名来看,媪围、鲽里、揟次是县名,唯独居延置与悬泉置一样,仅仅是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据考证,媪围即景泰窵沟,居延置或为老婆水(又叫白茨水),距寺滩、永泰不远;鲽里在古浪、大靖一带。

  因为居延海和居延汉简的遮蔽,我们常常误以为居延部落仅仅活动在今额济纳旗。根据古代史书及上书二碑及居延里程简记载,居延其实应为汉朝对匈奴的笼统称呼,活动范围非常大,除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及河西走廊等周边地区,甚至还包括黄河以东广大地区。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破陇西,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设置金城县并命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汉初称为典客)李息在兰州西固黄河南岸筑城。浑邪王与休屠王欲降汉,“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驰传以闻”(《资治通鉴卷二十》)。这次“外交事件”影响深远:浑邪王率部渡河降汉,被发于河南地,分属五属国;“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匈奴时有侯者到而希也”(《资治通鉴卷二十》)。

  当时,汉朝对匈奴称为“居延”,因此可能才有媪围、居延、鲽里等匈奴语音译地名。

  东汉初,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降汉,北匈奴西迁,一度掌控西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