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旅游

甘肃旅游: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 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7-05-19 06:5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李秀清

陇周刊(2017年 第19期)

  原标题:甘肃旅游: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

  记者 秦娜

  “五一”假期,我省旅游业全线“飘红”,引爆了全省旅游旺季。事实上,一提到甘肃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给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火爆、高速。

  2016年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25%,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时间倒回到2011年,全省共接待游客58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3亿元。

  五年间,旅游业发展的两项重要指标均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在全国也不多见,甘肃旅游业由此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甘肃旅游一路高歌前行,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常态;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甘肃旅游产业强省建设成效凸显,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合产业综合抓: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上台阶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囱”的工业,对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有着独特作用。甘肃旅游资源富集度排名全国第五,发展旅游业具有先天优势。

  基于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先后出台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与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提出将甘肃打造成丝绸之路黄金旅游段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此,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亿元,设立甘肃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2016年基金全面启动运营,首期1亿元引导资金及5亿元社会募集资金已开始向张掖丹霞大景区、张掖丹霞七彩镇等项目投放。

  几年来,全省各市州、多部门形成了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目前全省共有10个市州将旅游业确定为首位产业。在顶层设计的指引和政策鼓励下,一项项大行动、大工程相继落地。

  2014年,20个旅游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几年来,随着大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甘肃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明显提升。天水麦积山、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先后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在老牌景区提档升级的同时,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康县花桥村旅游景区等一批不同类型的新兴景点景区异军突起,备受游客青睐。以大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不断丰富,形成了精品丝路线、九曲黄河线、长城边关线、寻根祭祖线、民族风情线、红色征程线6大品牌旅游线路。

  过去五年,也是甘肃旅游交通全面提速的五年。兰新高铁、兰渝铁路(岷广段)相继通车、“敦煌号”等品牌旅游列车开行、我省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的高速公路全部打通……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使用,甘肃旅游的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快进慢游”变成现实。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自驾车营地等31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康县长坝等露营地的建成开营,则为自驾游、自助游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必要条件。

  旅游发展无小事。2015年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下,我省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到去年底,全省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995座,逐渐构建起了“以商建厕、以商养厕”的旅游厕所管理机制,全省旅游厕所可谓旧貌换新颜。

  当前,旅游业发生着深刻变革,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为了顺应这一潮流,我省加快了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兰州市、敦煌市开展了智慧旅游城市创建试点,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平凉崆峒山景区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全面推进。张掖、嘉峪关等市成立智慧旅游公司,其中敦煌智慧旅游公司2016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亿元。如今,只要拿起手机,订票、订房、订车、订导游等都能一键搞定。

  景区更美了、交通更便捷了、旅游更智慧了……过去五年,甘肃旅游的变化看得见、更摸得着,为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出营销组合拳: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美名扬

  酒香也得勤吆喝,旅游业更是如此。过去五年,我省打了一场漂亮的旅游“营销战”,甘肃旅游声名鹊起。同时,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丝路旅游、甘肃旅游快速升温并持续火爆。

  2011年,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联合主办了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旅游形象一炮而红。此后,通过连续举办敦煌行旅游节,甘肃旅游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旅游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前六届旅游节期间累计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1个国际旅游组织和5000多名海外嘉宾参会,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0亿元,节会期间签约各类旅游项目1070个、金额达5300多亿元。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让甘肃旅游又一次为世人瞩目,一时间“游敦煌观文博”成为新热潮。

  化零为整,整合营销。“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整合旅游宣传资金3.6亿元,甘肃旅游形象先后登陆央视、首尔地铁、大阪地铁、纽约时代广场等30多个优质媒体平台;通过境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多元化展示甘肃特色旅游资源,提升了甘肃旅游海外品牌知名度。进机场、进影院;上网媒、上专业平台……旅游营销的手段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

  区域联动,抱团取暖。几年来,我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作用,先后组团赴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意大利宣传推介丝路旅游、甘肃旅游,促进了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产品一体化开发推广和联合营销,提升了甘肃在丝绸之路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了省内河西五市、陇东南祖脉旅游圈、沿黄四市州三大区域协作和联动营销战略,强化省内区域联盟组团营销,发挥西北旅游协作区作用,共建旅游产品营销平台,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吸引国际游客,形成丝路旅游大环线。

  在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的同时,我省于2014年首次出台了“引客入甘”旅游补贴办法,初步形成形象宣传、产品推介和客源招徕三位一体的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在此基础上,各地又相继出台了引客补贴办法,并实行省级与市州级旅游“引客入甘”叠加补贴政策,加大对创新旅游产品及组织旅游包机、专列、冬春旅游等“引客入甘”旅游补贴和奖励政策,有效调动了客源地市场旅行社组团来甘旅游。

  全域全产业联动:升级版甘肃旅游“初养成”

  敦煌研学旅游备受推崇、平凉养生旅游有声有色、张掖户外旅游风生水起、陇南乡村旅游势头正劲……甘肃旅游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各地特色旅游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省巧下“旅游+”这盘棋,促进了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农业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使甘肃旅游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真正实现了有游头、有看头、有玩头、有想头。

  《敦煌盛典》《敦煌神女》《又见敦煌》等一批大型实景演艺剧目实现了常态化演出,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了旅游消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张掖国际汽车拉力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等一批体育赛事日渐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旅游增长作用凸显;以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为契机,建设医食养生、针灸保健养生等健康旅游品牌基地,开发岐黄中医、康复疗养、温泉度假等系列保健养生旅游产品,整体带动20多个县区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形成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金昌香草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旅游节会,各具特色的节会、体育赛事、户外活动已成为一个个“流动的景点”和“移动的景区”,成为拓宽旅游市场,释放消费潜力,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旅游业与精准扶贫的结合,对甘肃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有着特殊意义。“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对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直接贡献达到450元,全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每年有6万人实现脱贫,累计减贫32万人,占全省减贫人数的7%。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更是实现大幅度增长,全省新建旅游专业村50个,累计达到564个,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和44%。

  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省按照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融合、全要素配套思路,大力推进甘南、张掖、嘉峪关3个市州和敦煌等11个县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甘南州为例,2015年,甘南州率先开展了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行动。如今的甘南,宜人的风光、整洁的环境令游客赏心悦目,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两年来,甘南州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6年旅游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

  从333亿元到1220亿元,对于甘肃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还有全省上下抓旅游的强大共识,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创新理念和成功经验,这些对甘肃旅游发展来说是无价的。

  回首来路,甘肃旅游疾驰而进;展望前程,甘肃旅游仍将砥砺前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