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专家考察手记|环子午岭考察之七:一脉相承的“大传统”,依然时尚!(冯玉雷)

2017-04-29 10:5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第十一次玉帛之路(陇东陕北道)文化考察活动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

  《诗经·豳风·九罭》诗句“我觏之于,衮衣(古代王侯穿的刺绣有卷龙图纹的衣裳)绣裳”和《诗经·豳风·七月》诗句“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都反映出3000年前北豳刺绣业的兴盛,同时也佐证了北豳古地心灵手巧的妇女创作的“针线活”刺绣艺术作品。

  27日晚抵正宁,发现宾馆大厅赫然悬挂一幅色彩艳丽的刺绣作品《五毒螃蟹》,我与叶舒宪先生不约而同想到这两首诗歌,同时也由螃蟹、蝎子、蛇、蜥蜴、蜘蛛联想到彩陶纹饰中的同类动物图案。这个螃蟹头部形象与杨官寨遗址中出土的仰韶时期彩陶盆中的“蛙图腾”何其相似!

  早在文字叙事之前,这些先民集体创造的“大传统”开始传递内心信息,表达善恶、理想、追求。正宁刺绣作品中,五毒动物并不是一尘不变,青蛙可能会被螃蟹代替,蜘蛛或被蜈蚣代替,也可能被屎壳郎代替。正宁远在黄土高原,不产螃蟹,但刺绣中出现了,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上的军屯和移民。而屎壳郎是古埃及信仰的图腾物,或许最早在青铜时代就随着游牧民族穿过苍茫辽阔的欧亚大陆,到达西北高原,被土著居民愉快接受,并且通过青铜针与当地丝线刺绣到绸布上。至今流行的正宁香包《金鱼》、《人面青蛙》、《绣龙鱼枕》、《虎头针扎》、《莲花双鱼》、《双鱼枕》等都取材于动物,寓意深远。尺幅之间的刺绣作品,却蕴含着古老悠远的文化交流历史,何等壮阔!

  蜥蜴与蛇是东西方史前文化器物上都能见到的动物图饰,两者是否存在交流互动的关系,目前还在探讨与研究中。

  28日上午,姚博、秦博文陪同我们参观正宁博物馆时,又意外看到一件仰韶时期的人面黑彩葫芦陶瓶,人像线条清晰,笔法古拙,风格写真,并不夸张。彩陶人形器并不鲜见,多与巫术和原始信仰有关,也属于“大传统”范畴。其实,即便发明出文字、进入“小传统”以后,漫长“大传统”时代中孕育、产生、发展变化的图像叙事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它们以“六瑞”、画像砖、石刻、雕塑、纹饰等形式继续配合着文字表情达意,在波澜壮阔的文明大海中,始终扬波起浪,并且还引领着时尚文化。例如,企业的“镂勾”、QQ中的企鹅形象,甚至微博、微信中丰富多彩的表情包,还有俊男靓女的晒微笑晒撒娇晒深沉晒幸福晒美食晒风景,哪个不是省略文字的图像表达?追根溯源,都能看到与“大传统”一脉相承的发展痕迹!“大传统”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原来所有能够焕发生机的时尚都根植在深远悠久的大文化传统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