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现代农业亟需新型农民
原标题:现代农业亟需新型农民
本报记者 胥富春
现代农业要求以比较完善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物质装备为基础,通过集约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种现代生产投入要素,包括水、电、农膜、肥料、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物质投入和农业劳动力投入,来实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农业的核心还是在人,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壮大,在于更多的新型农民投身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来。
因为从平凉市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虽然一些工作和指标走在了全省前列,但对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供给侧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粮经饲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供需总量平衡与口粮结构性短缺并存,蔬菜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与冬春季节性短缺并存,畜禽产品供给优势不够突出;农产品加工短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农业生产的低端农产品比重大,中高端、优质农产品比重低,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地板”抬升和天花板“封顶”双重挤压尤为突出,苹果、玉米、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的窘况时有发生等。
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同时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农业发展观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体制机制、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深刻变革。
这一深刻变革,根本的要求就是人的思维观念和方法能力的变革与提升,就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的大量出现。否则,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也难以真正补齐跟上。因为解决“三农”领域的问题,既涉及结构、也涉及机制,既涉及方法、也涉及路径,既涉及当前解困、也涉及长远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新思维、新眼光、新技术、新追求,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检测观察、量化分析,对农业新业态、新产品的接受能力较强,只有他们成长壮大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业现代化“短腿”问题。
平凉高科农林、静宁德美地缘、平凉丰源、泾川泰源、庄浪贡禾、崇信龙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局面,探索实践了“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等经营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总量不多,但发展劲头十足,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将长期共存,但新型农民将进一步成长壮大,不断影响带动传统农民,共同构筑起我国现代农业的经营队伍。这就需要全社会不断提高和加强对新型农民的支持扶持与鼓励,切实解决其在成长中的各种烦恼,使其真正成长为农业现代化的深厚人才基础。
相关新闻
- 2017-04-13新青年勇当“新型农民”——平凉市现代农业从业主体悄然发生变化
- 2017-02-08欧阳坚在平凉市调研现代农业和脱贫攻坚工作
- 2016-03-31平凉华亭: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 2015-10-26平凉崆峒:土地确权给现代农业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