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临泽:沙漠植绿绿生金
仲春四月,走进位于临泽县平川镇一工城沙区,该县干部群众共同压沙治沙,开启了一年又一年的“治沙播绿、改善生态”的防沙治沙“接力赛”。大家相互配合,背草、划线开沟、铺草、埋沙、栽梭梭、浇水……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很快就铺满了纵横交错的“田”字状草格。
“今年,我们按照全县打造北部防沙治沙大林带的要求,计划在北部干旱荒漠区治沙造林6400亩,工程治沙1500亩。为了确保治沙压沙质量,我们实行技术人员分片承包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全程进行指导,确保固一片、牢一片、植一片、绿一片。”正在现场指导治沙压沙的县治沙试验站站长杨向刚介绍说。
临泽县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沙漠戈壁面积占到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近年来,临泽干部群众用压麦草、阻沙网、粘土方格和栽植梭梭等方式治沙固沙,力争从源头上改善绿洲生态环境。至目前,该县已建成防风固沙林27.1万亩,阻沙林带187公里,农田防护和生态经济林15万亩,封育荒漠植被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67%,初步形成了内有农田防护林网,中有防风固沙林带,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区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绿洲向沙区推进10—12公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大力开展防沙治沙的同时,该县把防沙治沙固沙与沙产业开发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路子。
走进位于临泽县鸭暖镇的甘肃芸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肉苁蓉种植基地,只见沙漠中成片的梭梭林迎风挺立,梭梭林下一颗颗肉苁蓉初露头角。“我们通过栽植梭梭,然后在梭梭的根部接种肉苁蓉,既治理了沙漠,保护了生态,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正在指挥工人栽植梭梭的基地负责人闫自明介绍说。
2014年底,该公司承包5000亩沙漠林地,尝试栽植梭梭、培植肉苁蓉,发展林下经济。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公司已成功栽植梭梭1200余亩,接种肉苁蓉26万穴。同时,还开展肉苁蓉产品研发,目前,已研发出苁蓉苦荞茶、肉苁蓉沐浴露等三大系列5类产品,并成功打开北京、上海等地市场,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闫自明所在的甘肃芸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发展肉苁蓉尝到了甜头,而临泽县平川镇三三村农民刘定爱则靠栽植防风林带,建设荒漠区日光温室,栽植温室大棚油桃、李子,实现了增收致富。
“这一棚油桃是第二年挂果,再过20多天油桃就能上市了,今年估计能产5000多斤桃子,预计能收入5万多元。”正在管理温室油桃的临泽绿洲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定爱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片风沙弥漫的戈壁荒滩,2011年,在县上和镇上的政策扶持下,他投资建起了50座荒漠区日光温室,探索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葡萄。2012年,他通过到山东、辽宁考察了解市场后,在荒漠区日光温室内引进种植油桃和李子,每年都为他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昔日的沙漠戈壁在一代又一代临泽人的努力下,变成了一片片绿洲,一个个“聚宝棚”。近年来,该县坚持把生态改善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按照“谁造谁有、自主经营、利益归己”的原则,通过租赁承包、农户自营、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支持企业、家庭林场、合作社、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开发,大力发展肉苁蓉、特色养殖、经济林果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全县从事沙产业开发的企业、家庭林场、个体经营户、分散经营农户4500余户,经营范围覆盖特色林果、设施栽培、中药材、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多个领域,建设了三二村荒漠设施农业、红沟村红桥设施葡萄、天进公司酿酒葡萄、扎尔墩滩生态有机红枣、葱蓉林场等一批沙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枸杞、肉苁蓉、红枣为主的林下种植规模达8.85万亩,发展以牛、羊、鸡、蜜蜂为主的沙区林下养殖11.45万头(只、箱),年实现沙产业产值3.6亿元。(通讯员 杜学沂)
- 2017-04-10庆阳宁县完成春季义务植树造林0.95万亩
- 2017-04-10临夏州和政县老果树树种栽植基地被省上评为良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