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要闻

甘肃省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十年回顾

17-02-23 06:5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赵凌艺

  原标题:以体育的名义盛装出发

  ——我省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十年回顾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途经的重要省份,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路段,华夏文明八千年的历史文化悠久,雪山冰川大漠戈壁高原草原自然环境多样,多民族聚居风情独特,体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打造特色体育发展之路的自然和文化优势,蕴含广阔的开发潜力。

  如何利用这一独特的体育资源禀赋,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体育发展的新路子?甘肃体育人一直在探索着、思考着。

  其实,早在2003年底,省体育局就提出了沿着古丝绸之路建设一条健身旅游长廊的构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实施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既符合省情,又契合了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有文章可做。”省体育局局长杨卫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的目标任务。甘肃体育抢抓机遇,举全省之力建设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并以此为抓手,统筹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形成以体育场馆建设为基础,以创建体育品牌赛事为亮点,以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目标的特色发展模式。

  丝路长廊打上体育烙印

  为加快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于2006年正式实施。

  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实施十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14个市(州)有12个市(州)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占全省总数的86%,11个市(州)建成公共体育场,占全省总数的79%;86个县(市、区)有49个县(市、区)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馆),占全省总数的57%,58个县(市、区)建成公共体育场,占全省总数的67%;1228个乡(镇)全部建成了“一乡一站”(文体活动站),346个乡(镇)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提升工程,建成500个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体育惠民工程;建成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012个,占全省总数的69%;建成全民健身路径5475多套;累计实施“雪炭工程”、民康工程46个;建成全民健身户外营地15个、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158个、笼式足球场55个。

  同时,我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文化资源丰富、地理地貌多样、民族风情独特的优势,积极开展登山攀岩、冰川探险、戈壁拉力、沙漠穿越、户外露营、黄河漂流、草原赛马、野外生存、超级挑战、冬季滑雪等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品牌赛事。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体育改革、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我省体育设施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的规模和效益,实施“新四个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场地、健身广场、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笼式足球场、笼式网球场、全民健身路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及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场地设施。每年新建20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和社区体育健身中心,20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0套健身路径,100个笼式足球场。逐步形成以省、市大型体育场馆为主体,以县(市、区)场馆设施为支撑,以社区和农村体育健身场所为基础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网络体系。

  杨卫说,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是我省的一个品牌,该项目主要是借助我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品牌赛事串起来,合力推动甘肃体育持续健康发展。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借助国家体育总局的“雪炭工程”、省政府的体育惠民工程,我省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缓解了群众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与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改善了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条件。同时,也美化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拥护,被广大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该项工程也极大地树立了党和政府的为民形象,扩大了体育的社会影响,使我省群众体育发展规模与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面对我省体育骨干队伍和组织网络相对薄弱的状况,省体育局贯彻实施计划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全民健身条例》中提出的“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积极协调人事、民政等部门,加大体育组织网络和骨干队伍建设力度。通过狠抓群众体育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全省全民健身骨干队伍和组织网络,切实增强了全民健身组织服务的引导力。

  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31日,我省的省级体育单项协会发展到45个(一级22个,二级23个),行业体育协会发展到19个;14个市(州)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市级体育单项协会226个;86个县(市、区)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县级体育单项协会360个;全省晨晚练点6171个(含健身气功站点598个);省、市、县都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全省累计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7601名,每万人达到22名。

  体育产业助推发展之路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体育产业底子薄、基础弱、历史欠账多,体育消费水平不高。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为体育改革和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此,我省高度重视,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实施计划。我省的发展思路是立足省情,注重实际,依托我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以户外、冰雪、健身休闲项目为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

  我省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注重强基础、创特色。一是体育产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全省各地依据两个“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方案;联合财政厅等部门印发了《甘肃省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坚持“择优扶持、突出重点、公开公正、规范管理、讲求实效”的原则,以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使用,调动了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的积极性,推动体育产业投入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渠道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二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的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新建了12028个村级以上农民健身场地、6375条健身路径工程、117个笼式足球场。在城市社区着力构建10—15分钟健身圈,推广拼装式泳池、拆装式冰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了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场馆、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笼式足球场、笼式网球场、全民健身路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三是发展业态不断拓宽。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创建了张掖市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各地以户外运动为抓手,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会地带,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多数地方海拔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冰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非常适宜开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冰雪运动和航空体育活动。

  杨卫说,在体育产业的布局中,我省确立了以户外运动为重点,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协同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这一发展思路既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也是立足省情,本着投入小、见效快、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的。

  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我省提出了构建“三大板块”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在兰州和河西地区,主要开展汽摩运动、冰雪运动、黄河漂流、徒步越野、航空运动等特色体育项目;二是在中部地区,主要开展山地自行车、赛马、登山、攀岩、拔河、龙舟等特色项目;三是在陇东陇南地区,主要开展红色旅游、户外垂钓、传统武术、崆峒休闲养生等特色项目。全省各地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成了20个冰雪运动场,丰富了冬季体育旅游资源;建成了嘉峪关、酒泉、张掖等航空滑翔基地,河西走廊航空运动产业圈初具规模;沙漠运动、户外露营、信鸽垂钓、草原赛马、水上运动、汽车越野、传统武术、徒步穿越、登山攀岩、江河漂流、生存挑战等业态蓬勃发展,健身休闲产业门类逐步丰富;社会投资快速增长,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具有甘肃特色的“三大板块”户外运动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品牌赛事提升甘肃形象

  近年来,甘肃体育工作充分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及文化大省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宗旨,更加注重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的品质和影响力,全省各地先后创建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培育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有力促进了文化强省建设。

  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的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甘肃段)、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张掖祁连山户外越野挑战赛、酒泉国际戈壁马拉松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已成为甘肃的品牌体育赛事。这些赛事,以体育的名义,诚邀天下客来到甘肃,赛事举办地也借此打开了通向外界的新窗口,成为宣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载体。

  近年来,我省还新增了“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甘南全国首届高原山地穿越挑战赛、全国露营大会和酒泉、张掖、嘉峪关航空滑翔等一系列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赛事和活动。这些赛事与活动,融入了市场元素,拓宽了我省举办大型赛事的渠道。其中,有14项为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推出的重点赛事,有17项被列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板块中的节庆赛事活动。它们成了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品牌赛事有效带动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比如:天水市通过举办国际射箭锦标赛、全国体育俱乐部乒乓球比赛等多项赛事,拉动体育消费,促进经济增长;2015年环湖赛天水绕圈赛拉动社会消费1.438亿元,其中,旅游业2911.89万元,其他服务产业1.146亿元。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参赛人数达4万余人,观赛群众28.5万人,发挥了城市名片的宣传和带动效应。张掖市在创建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推进重大品牌赛事市场化运作和商、旅、文、体联动发展,实现体育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实现从体育赛事产品向旅游产品的转变与升级,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被甘肃确定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体育的多元功能成效显现。2015年,张掖市游客接待人数达到1505万人次,年均增长34%;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20%和2.2%,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仅2016年举办的体育赛事活动就有68项,其中国际级9项、国家级29项、省级23项、市级3项、县级4项,推动了我省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丰富了文化大省建设的内容。

  我省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启动实施十年来的成果,基本实现了建设目标,在推动城乡体育协调健康发展、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体育应有的力量。(季雪峰 刘文艺 闫长武)

精彩推荐

  • 再谱治沙新篇章——甘肃省防沙治沙工作回顾(图) 再谱治沙新篇章——甘肃省防沙治沙工作回顾(图)
  • 陇拍客|红色圣地裹瑞雪 古树挺拔诉历史 陇拍客|红色圣地裹瑞雪 古树挺拔诉历史
  • 陇拍客|甘南春日雪景美如画(组图) 陇拍客|甘南春日雪景美如画(组图)
  • 陇南徽县初降大雪 居民纷纷走出户外拍照赏雪(图) 陇南徽县初降大雪 居民纷纷走出户外拍照赏雪(图)
  • 甘南州合作市:干群齐心扫雪忙(图) 甘南州合作市:干群齐心扫雪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