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文化

《阿拉木图—兰州》:1957年,一部合拍纪录片的诞生

16-11-26 03:41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 王文元 编辑:赵凌艺

原标题:《阿拉木图—兰州》:1957年,一部合拍纪录片的诞生

 

    讲述人 高羔 本土文化研究者

   当年的电影海报(图片采自网络) 

竖版的电影海报

中国导演覃珍与前苏联导演什澳德洛夫

    纪录片是很多人的最爱,无论是非洲的野生动物,还是美洲的玛雅文化,抑或悠远的丝绸古道,纪录片将许多未知的世界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甘肃,是拍摄纪录片的“天堂”。陇原大地,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地貌,丰富的民俗风情,从南至北,蜿蜒而过的黄河,自东到西,绵绵不断的丝绸之路,注定了甘肃人对纪录片情有独钟。

    纪录片历史上,有两部与甘肃有关的纪录片,至今鲜为人知。第一部就是,郑君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的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这部纪录片郑君里前后辗转各地,用了三年时间,拍摄的素材达九本之多,兰州的镜头有不少,为拍摄甘青两省,郑君里三进兰州城,其中河西走廊的武威,兰州的黄河铁桥、中山林、榆中兴隆山等都一一收入其中。还有一部纪录片,它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前苏联合拍的纪录片《阿拉木图—兰州》。这是一部展现古老丝绸之路上新风貌的纪录片,也是纪录片中较早进行中外合作的片子。

    那么,《阿拉木图—兰州》这部纪录片中,究竟是怎么拍摄的,掀开尘封岁月我们能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呢?

    为阿拉木图到兰州铁路造势,筹划拍摄一部纪录片

    这个故事要从11年前说起,2005年是电影进入中国一百周年,国内外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就在这年夏天,兰州一个电影海报收藏家收藏的大量电影海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我记得那些海报很珍贵,其中有《黄河飞渡》、《创业》、《阿夏河的秘密》、《杀狗劝妻》等影片的海报。纪录片《阿拉木图—兰州》就在其中。看到的第一眼,我就想,没有想到还有过这样一部和兰州有关的纪录片啊!可惜的是,几乎没有这部影片的资料。一来年代久远了,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不知道从何时起,就再也没有播放过了。二来,这是和前苏联合拍的,自然也被列入雪藏的行列中了。尽管如此,此后我就关注上了这些纪录片。

    在解放后,兰州最早“触电”的电影中《阿拉木图—兰州》算是最早的几部片子之一。但是从全国电影发展的角度来说,它并不算是最早的。就兰州拍摄的影片而言,在抗战时期有《民族万岁》,后来1947年4月《关山梦》摄制组在兰州安宁拍摄过桃花的场面。1948年6月《风雨黄河》摄制组在兰州的雁滩等地进行过拍摄。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和兰州有关的纪录片是《红旗漫卷西风》。兰州解放后,为展现人民解放军席卷大西北的宏伟气势,1950年12月,解放军二兵团政治部筹拍新闻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按理说,当时兰州战役时,应该有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惜的是兰州战役多在夜间进行,或者遇到阴雨天气,光线条件不好,没有留下太多的资料。怎么办,只能补拍镜头了。这次拍摄任务由四军战斗生活报社社长周英组织,四军十一师摄影干部罗克斌、二兵团政治部干事安文迟参与,他们组织百余名指战员补拍一部分镜头。有我军冲击沈家岭、攻占黄河大(铁)桥、红旗插上白塔山等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这就形成了奇怪现象,解放兰州是在夏天,为何照片中的解放军都身穿棉衣,原来是后面补拍的。

    这样算来,由前苏联和中国合拍的纪录片《阿拉木图—兰州》算是又一部和兰州有关,影响力比较大的影片,可惜的是,后来受双方关系变化的影响,被雪藏了起来。我们先来看看这部影片的缘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得到前苏联的大力支持,大批前苏联专家来到中国,帮助我们进行工业建设。兰州是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有一批前苏联专家。再加之,兰州又是丝绸之路的重镇。 1957年,正值“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时,根据中国、前苏联两国文化部的协议,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前苏联莫斯科科学普及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纪录片《阿拉木图—兰州》,这是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第一部与国外合拍的影片。这部纪录片由符拉基米尔·什澳德洛夫(亦翻译为B·A·史涅伊吉洛夫)任总导演、覃珍任导演。

    这部影片拍摄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当时正在筹划“阿拉木图到兰州”的铁路。我们翻阅一些当年的旧报纸时,还不时能见到这一方面的报道。1955年3月份的《新闻日报》中,有一篇报道,就说“阿拉木图—乌鲁木齐—兰州”铁路线,苏联段进入勘测阶段。后来还有报道说,这段铁路的玉门到吐鲁番段,进入勘测。实际上,兰州到乌鲁木齐段就是兰新铁路的一部分。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国文化部的协议确定,共同组成以“阿拉木图—兰州”铁路为贯串线的同名电影摄影队,沿线拍摄介绍地理风貌的专题影片。

    前苏联导演,两次来中国拍纪录片 

    按照计划,先分头拍摄,大体上是双方分别从兰州和阿拉木图出发,拍摄沿途的素材,最后(双方)在新疆呼图壁会合。然后,再合拍一些重要场景。

    这次,双方都派出实力强大的导演摄制组。中方的摄制组导演为覃珍。她在解放后,曾任电影局制片处副处长,也是一位老革命,早年到延安,曾在延安中学任教。1954年,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鞍钢在建设中》。中方的摄影师蒋伟也很厉害。蒋伟是一位老电影人,早在1937年就在上海艺华影业公司洗印部当学徒。后来,他逐渐喜欢上了摄影,起初,在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当摄影师。后来,又在香港“永华”、“长城”影业公司做摄影师。这期间,他还因为拍摄进步影片《花花公子》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拍这部纪录片时,他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身份,担任摄影师。

    前苏联导演什澳德洛夫的名头非常大,他对中国并不陌生,在1925年就到过中国,先后在中国拍摄了《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和《上海纪事·1927》两部纪录片。在这两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冯玉祥将军的大力支持,他曾经回忆过在1925年,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情形。拍摄《阿拉木图—兰州》是他第二次到中国。

    1925年拍摄,他借飞机飞行为线索,深入拍摄了当时中国的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情形。他到中国的时候,正是五卅运动之后。他先到张家口,拍摄了冯玉祥的军队,后来去了北京拍了市井风情,以及北洋政府有关人士,接着在上海拍摄停泊在长江中、炮口对准中国工人区的英、美、法和日本军舰,以及工人们同资本家斗争的情形。广州是他们的最后一站,拍了黄埔军校学生操演的场面,工人农民生活工作的情景。这部片子在欧洲放映时取名《东方之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当时中国的看法。

    不过,据一些人士的回忆,《阿拉木图—兰州》苏方拍摄起初“不太认真“,据说在边境上只拍摄国门的镜头。然后,一路直奔克拉玛依拍摄了油田。随后,拍摄了乌尔禾风城雅丹地貌、精河县艾比湖等等。看起来,他们更加注重沿线的工业和矿产。

    卡车驶过街头,敦煌兰州成为双方合拍重点

    在呼图壁和中方摄制组合拍后,有两个重点,一个就是敦煌,这似乎是前苏联摄影队的主要目标,他们在敦煌拍摄了大量的胶片,后来不仅出版了敦煌专集的纪录片,还出版了幻灯片。显然是早有打算的。

    兰州自然是另一个重点,他们在兰州拍摄了大量素材,有兰炼、兰化、西固热电厂建设工地上进行热火朝天建设的镜头,也有兰州市内城市建设的镜头,拍摄了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市容市貌,当然兰州的两个地标性经典黄河铁桥和五泉山是必须要有的。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摄制组在兰州街头拍摄时,发现兰州街头的汽车比较少,为了使场面看上去更丰富一点,他们就把摄制组的汽车派出去,在兰州街头驶过,弥补了画面空白的些许遗憾。摄制组在兰州前后忙碌了一个月才结束。随后,将所有设备和素材装火车运往北京。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车队行驶过天安门的场景,这也意味着一个圆满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还有两个题外故事,也很有意思,有首老歌叫《克拉玛依之歌》,很多人都喜欢,这首歌和纪录片《阿拉木图—兰州》也有关系。当年,著名作曲家吕远创作这首歌时,他并没有到过克拉玛依,就是看过影片之后,触景生情,而创作出来的。

    新华社还为《阿拉木图——兰州》发过稿件,其中介绍中这样说,一个中苏电影旅行摄影队,沿着正在修筑的“阿拉木图—兰州”新铁路干线去旅行,他们把所经过的地方和祖国大西北正在建设的面貌拍摄了下来。

    这部影片中,人们能看到旅行生活的趣味,也能看到沿线的工业迅速发展。玉门油矿正在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公路铁路交通枢纽站的兰州,即将变成一个重工业城市……

    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 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精彩推荐

  • 甘肃一家7人捐献器官 全国首个登记人数最多的捐献家庭 甘肃一家7人捐献器官 全国首个登记人数最多的捐献家庭
  • 王三运:在把握难得机遇中砥砺成长 在投身火热实践中展示作为 王三运:在把握难得机遇中砥砺成长 在投身火热实践中展示作为
  • 王三运: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推动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王三运: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推动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 甘肃省繁荣和推进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王三运主持并讲话(图) 甘肃省繁荣和推进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王三运主持并讲话(图)
  • 兰州七里河区国家税务局“营改增”建筑业税收政策业务培训班顺利举办(图) 兰州七里河区国家税务局“营改增”建筑业税收政策业务培训班顺利举办(图)
  •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定西市拉长土豆产业链  连你穿的衣服都可能有土豆元素在其中(组图)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定西市拉长土豆产业链 连你穿的衣服都可能有土豆元素在其中(组图)
  • 男子兰山滑坠遇不幸蓝天救援队夜间施救 男子兰山滑坠遇不幸蓝天救援队夜间施救
  • 兰州永登葡萄沟“一月红提”长势喜人 兰州永登葡萄沟“一月红提”长势喜人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