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托起老区人民的小康梦——庆阳市脱贫攻坚行动综述(图)

16-11-22 08:24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先朝阳 编辑:王彤

  原标题:托起老区人民的小康梦——庆阳市脱贫攻坚行动综述

  构建立体路网,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同时运行,开启庆阳交通新格局。图为一列火车通过银西铁路长庆桥段。通讯员赵彩霞

  环县南湫乡风电项目是庆阳市规划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的组成部分,由华电福新能源甘肃分公司投资兴建。通讯员李卿

  记者 先朝阳 通讯员 李政寰

  近年来,庆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向,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不懈努力。

  2012年至2015年,庆阳市47.2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两个县区、248个贫困村实现了整体脱贫,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504.85元。这一时期,成为全市扶贫攻坚力度最大、群众脱贫步伐最快、成效最多的时期。

  庆阳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实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突出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强力推进以通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为内容的富民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农村发展活力剧增,当地群众迈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

  果农喜摘“金苹果”。通讯员赵彩霞

  各级联动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2012年底,除西峰区为全省“插花型”贫困县(区)外,庆阳市其他7个县皆为六盘山特困片区县,全市有贫困村537个、贫困人口74.8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仅为2012元;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贫在天、困在路”的先天条件制约着脱贫致富的步伐;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生态性、收入性、智力性、基础性贫困特征明显……

  为适应扶贫开发工作新要求,庆阳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庆阳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庆阳革命老区“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庆阳市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以整村推进、整区域开发为基本模式,突出产业扶贫、基础扶贫、智力扶贫三个重点,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2013年底到2014年初,庆阳市委、市政府利用3个月时间集中开展扶贫攻坚大调研、大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六盘山片区庆阳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引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扶贫理念和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的思路,紧盯“一个目标”(全市整体基本消除贫困),突出“三大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科技智力支撑),主攻“四大片区”(北部半农半牧区、中部特困区、子午岭林缘区、深度插花贫困村)的扶贫工作思路,推动扶贫方式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转变、由整村推进向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并重转变、由注重解决温饱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

  2015年,全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书”“作战图”。庆阳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1+20”意见方案,提出通过三年集中攻坚,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贫困村120个以上,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确保到2017年贫困面缩小到8%以下,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围绕这一新目标,庆阳市创新实施了“围绕一条主线、弘扬一种精神、紧扣一个核心、遵循一个原则、建立一套机制”的“五个一”工作模式。

  2016年2月21日,庆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脱贫攻坚誓师大会,提出年内减少贫困人口15.69万人,宁县、庆城、华池3县和166个贫困村整体稳定脱贫。

  五年来,庆阳市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两大战略部署,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全面实施“1+20”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突出“六个精准”要求,创新“五个一”扶贫工作模式,全面打响以道路交通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扶贫攻坚取得了辉煌战果。

  庆阳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至2015年4年间,中央和省里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1.12亿元。同时,庆阳市与省农发行建立合作机制,达成600亿元中长期贷款协议;与兰州银行开展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试点,以1.5亿元财政资金撬动银行信贷资金15亿元,探索了一条投融资新途径和新模式。目前,全市注册登记村级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1261个,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注册资本金3.79亿元,发放贷款9762户、1.3亿元,依托合作社平台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9.62亿元。

  华池县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通讯员赵彩霞

  基础扶贫夯实脱贫致富根基

  “喊话话容易,见面面难”。在当地群众随口吟唱的信天游中,不难看出交通阻断的艰难。

  由于境内沟壑纵横、梁峁交错,“上不了塬、过不了河、出不了山、致不了富”,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阻碍庆阳发展的最大瓶颈。老区群众盼修路,盼着走出山沟沟,盼致富,盼着过上好日子。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全面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提出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到2015年所有贫困村通油(水泥)路,2017年所有自然村通油路或砂石路的目标。几年来,累计新修通村公路5506公里,2015年底全市91.3%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沥青)路,到今年底,可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

  庆阳市水资源贫乏,属于资源型、水质型、工程型缺水并存区,祖祖辈辈“吃饭靠天、吃水望云”。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实干创新,按照北部山区集雨场窖、中南塬区“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川台地区修建小电井三种工程模式,累计投资6.69亿元,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口64.71万人,安全饮水率达到83%,缓解了长期困扰群众吃水的难题。

  在环县甜水镇移民二区,一排排红砖瓦房整齐划一,水泥路干净整洁,回族群众马钊家的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日子越来越幸福。近年来,庆阳市把易地搬迁、危房(窑)改造作为扶贫的一项重点工作,以自然村为单元,以适度集中为原则,累计搬迁群众1.49万户6.98万人,改造危房危窑8.22万户,9.71万户38.84万人圆了“安居梦”。

  除了路、水和房,电力短缺也是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没有动力电,机械设备无法使用,扶贫产业无法实施,致富更无从谈起。在农村电网建设方面,庆阳市坚持一手抓电网延伸,一手抓弱电改造,累计投资10.83亿元,治理供电瓶颈村组809个,改造三相动力电自然组1162个,新建农电线路8123.5公里,动力电村组覆盖率达到98.4%,户户通上了照明电。

  西长凤高速泾河特大桥。通讯员赵彩霞

  彩虹桥夜景。位于庆阳市南区的彩虹桥雨洪积蓄生态保塬工程,既是一项保护生态的民生工程,又是庆阳城区一道靓丽的景观。通讯员赵彩霞

  产业扶贫推动群众持续增收

  在环县北部的毛井乡杨东掌村,贫困户李有虎依靠最初的3只“扶贫羊”作基础,繁育肉羊30多只,摘掉了“贫困帽”。近年来,环县始终把肉羊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首位产业,大力实施种草养羊“双百双万”工程。五年来,庆阳市共新建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5206个,肉羊饲养量达到563万只,肉牛75.5万头,生猪141万头,牲畜养殖产业使贫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地处子午岭林缘区的宁县和合水县则重点发展设施瓜菜、苗木繁育和现代休闲农业等富民产业,形成了万亩设施瓜菜基地、绿化苗木基地等,使产业发展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迈进。在宁县、合水县的带动下,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设施瓜菜,全市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其中设施瓜菜达到14万亩。同时,通过项目融资、招商承包、合作社集中和农民自主四种培育模式,引进苗林企业51家,发展苗林大户141户,成立合作社73个,产业参与农户22万户,苗林结合培育261.84万亩。

  庆阳是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近年来,全市培育新栽果树68.74万亩,改造郁闭园20万亩,苹果留存面积达到161.88万亩,苹果产业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

  同时,庆阳市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8个、乡级服务站56个、村级示范点509个,开设网店6153个,电商从业人员达到1.8万人,线上交易额15.32亿元,以“互联网+”拓宽了农产品营销渠道,使贫困群众既增产又增收。

  针对不同贫困片带的不同特点,庆阳市遵循农业基本规律,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按照南果北畜、中部瓜菜、东部苗林的产业布局,大力促使农民“五变”,特色产业收益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智力扶贫增强能力解放思想

  由于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脱贫致富的基本技能。近年来,庆阳市以农村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领办人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农民生产技能、文化科技和思想道德素养。

  同时,庆阳市整合组织、教育、人社、农牧、农机、科技、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举办各类贫困群众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1004期,培训农民技术员及贫困户劳动力7.91万人,“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培训农民6733人,培训贫困家庭“两后生”24759人次,达到了培训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累计输转劳动力2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4.06亿元。

  2015年,庆阳市新修农村公路324条3173公里,改变了群众出行难题。通讯员赵彩霞

  合水县网上供销社助农增收。通讯员赵彩霞

  智力扶贫在增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同时,解放了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庆阳市结合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制定有效的帮扶方案,由群众选择致富产业,政府对接群众需求布设配套项目,探索推行“X+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基本实现了每户有一个主导产业,产业经营收入占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一串串数字,一处处变化,一幅幅画面,生动地展示出庆阳市在脱贫攻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深刻地体现着精准扶贫的巨大作用,为全市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