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陇周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投稿

兰州市:部分市级“最美家庭”事迹展示(组图)

2016-06-07 08:25:37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狄东阳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陇原暖新闻—中国甘肃网专题策划

  魏列举:夫妻和美感人至深

  魏列举住在七里河区西湖街道骆驼巷辖区,老两口都是退休职工,年逾古稀,但精神面貌都非常好。共同生活的50多年来,他们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的故事感人至深。

  他和妻子郝莲花原来守着一块田地,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共同照顾着老人。自从他参军后,家中老小都留给了妻子郝莲花,郝莲花坚强地承担起了所有的一切。魏列举复员了,但她还在农村照顾公婆。十几年后,送别病故的老人,她领着孩子来兰与丈夫相聚。为了家,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年轻的他们付出了比其他同事们百倍的心血和精力。几年后郝莲花也有了工作,给家里增加了一点收入。他们白天各忙各的工作,晚上谁回家早谁就给孩子们做饭。他们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认真工作,做个诚实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他们认真工作,踏实生活,他从一名工人逐步走上单位中层管理岗位,她从一名学徒工变成了厂先进、区先进生产者。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成了儿女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孩子们成家了,他们帮着带孙子,孩子们下岗了,他们并肩努力,克服心理障碍,共同鼓励孩子们走出困境,让孩子们看到了新的生活,找到了新的起点。退休后,魏列举去上老年大学,妻子在家给他整理笔记,搜集他需要的资料。如今,他已被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协会聘为三级作家。

  岳兴文:“书香之家”教子有方

  在榆中县,岳兴文家不仅是个人人称羡的全国“书香之家”,而且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家庭。

  岳兴文上完5年级,辍学回生产队放羊,后来走出大山,在建筑工地打工、煤矿干农民轮换工,靠读书、靠自学新闻写作被榆中县广播站聘用当编辑,又被聘为《兰州晚报》榆中记者站记者。因为工作优异,1990年底,他被县委选拔到乡镇供职,之后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婚后,在他的影响下,妻子李玉英也爱上了学习。岳兴文夫妇教育子女从小要爱书、读书,传承岳氏家族“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家风、“荣宗耀祖,教子有方,重道明德,礼义廉耻”等家训,用“不要撒谎,不要违法”等28条家规来教育孩子,通过自己终身学习修身养德,良好的家风如溪水滋养一双儿女。儿子岳鹏在“全国万校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后来相继发表《曾经的榆中北山原始森林和军事要塞》《独具特色的榆中物产民俗文化》,被《兰州晚报》两个整版刊登。女儿岳程从9岁开始写作,其中《我学会了擀面皮》等作文在各种报刊发表并在全国获奖。坚持读书,严以修身,是他们对子女的训诫。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服务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家乡服务基层的工作。

  2013年8月,岳兴文的家庭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书香之家”,2014年4月19日,岳兴文代表甘肃27户“书香之家”在北京参加颁奖典礼。

  范世梅:诚实守信的老板娘

  榆中县贡井乡吕家岘村樱桃沟社范世梅的家庭,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村里人很多人提起范世梅,也许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一提起迎宾饭馆,那是人尽皆知。

  不仅仅因为这家饭馆饭菜量足可口,还因为老板娘范世梅的为人处事宽厚仁义。她一直本着依法经营、诚信为本的理念,深受街坊邻里和顾客的好评。自打1995年饭馆开张,二十多年里,她坚持诚信经营。她经常提醒助手,一定要购买新鲜的蔬菜,还要多洗几遍。如果客人点的菜当时买不到,就一定诚实地告知客户,请人家谅解,千万不要以次充好。她还经常说,来饭馆吃饭的,大多都是出门办事的人,一定要足量做菜,不能短斤少两。饭馆生意在她的精心打理下,越做越红火。她经常说,自己就算少挣一点,也不要做亏心买卖。有一次,有一位经常来饭馆吃饭的村民,当时着急出门没带钱,偏偏车又没油了,走投无路只好投奔了范世梅。结果她痛快地将3000元钱借给了这位常客。有时顾客吃饭,不慎将钱包、手机丢在饭馆里,她都会认真保管,并积极联系失主。只要能找到失主,她都会尽数归还。在迎宾饭馆,至今保留着一些手机、钱包、衣物、皮包,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认领了,范世梅依旧认真地收藏着,等待着,她相信,某一天会有一个人揭起门帘,大老远看到自己熟悉的物品时那种欣慰和惊喜。

  高生君:睦邻友好倡导环保

  高生君是榆中县中连川乡高家渠村的村主任,他们一家睦邻友好倡导文明,把爱护环境的意识带给周边的人。

  高家渠村平均海拔2260米,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收获并不是与付出成正比。面对这种情况,高生君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认识到只有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才是生存之道。于是他下村入户,积极做群众工作,并且身体力行,带头植树,几年下来,村子里的山间小路,随处可见绿草小树。秋收之际,庄稼的收成也提高了。

  他利用平时工作走村串户之余,一边宣传党的优惠政策,一边号召村民开启“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鼓励村民修建沼气池,使用太阳灶等清洁能源,提倡少抽一包烟,多栽一棵树,发扬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他身体力行,带头垂范,于六年前新建起全村第一座沼气池并成功投入使用至今。通过他的引导带动,很多村民都学习起来,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使用清洁能源。

  高生君全家注重环保的行为也带动了全村的人,左邻右舍经常向他们请教环保知识,学习环保经验。大家都说,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干起农活更有精神了。如今,高家渠村的环境面貌一天比一天好,高生君带领村民植树、清理白色垃圾,正满怀信心地共建着自己的绿色家园。

  甘明霞:“四姓”之家一家亲(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甘明霞,是一名兰州新区秦川镇五道岘村七社的普通农村妇女,她用柔弱的肩膀和丈夫一起无怨无悔地肩负起一个七口之家,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十四年前,因为嗜赌,前夫欠下巨额外债而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给甘明霞留下年近七旬的公婆,一个年幼的孩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公婆是前夫的养父母,甘明霞在当地无亲无故,从此,她一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艰难地维持着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不久,公公因病去世。年迈的婆婆干农活摔伤,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着自己眼前这位今后可能将无依无靠的老人,原本有机会再次选择新生活的甘明霞,义无反顾的决定继续赡养老人。婚姻变故后,有不少好心人劝她离开这个家,她说:“老人现在需要人伺候,如果撒手不管,老人就会无依无靠,我不能昧良心啊!”面对支离破碎、生活极度困难的家庭,甘明霞不离不弃、不辞辛苦地独自撑起家庭的重担,这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让她尝遍艰辛。直到2006年,甘明霞与现在的丈夫李建国组成了新的家庭。新的家庭中,不仅有甘明霞原本的四口人,再加上李建国的一个女儿,婚后两人又生了一个男孩,家庭成员一下子变成了七个人。虽然生活依然艰苦,但是良好的家风让这个家庭夫妻和睦、和谐美满。

  齐心协力万事兴。新的家庭依旧一贫如洗,生活步步维艰。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甘明霞继续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决心,一家人省吃俭用,同心协力孝敬老人。四个孩子,都是学龄儿童,成绩优异。2015年9月,长子王世卿考上了大学。村里乡亲们被她的善举深深打动,也开始力所能及地资助他们。如今,在夫妻二人努力下干起了家庭养殖业,从最初的鸡、猪、羊,发展到现在的七头奶牛,生活条件逐年改善。

首页  上一页  [1]  [2]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狄东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