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天水 正文
投稿

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崛起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纪实

2016-05-13 08:51:21 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作者: 责任编辑:张兰琴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记者 牛彦君

  在很多人的眼里,天水就是一个旅游城市,然而,在前往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的另一条路上,却坐落着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社棠、东十里、廿铺、下曲、东柯河五个工业园和桥南商贸旅游区,规划建设面积15.4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七大产业集群。

  让我们先从一组概念中,感受一下它的“国家级”性质:

  ——在商务部2012年12月通报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排名中,天水开发区在全国2010年以前升级国家级的90个开发区中居第66位,在西部22个开发区中位列第10位。连续三年在全省3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被评为一等奖。

  ——所在企业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201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权成立国家智能电网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甘肃省高低压电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即将获批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甘肃)。

  ——所在企业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2015年被国家科技部授权成立了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服务、创新是天水开发区崛起的保障。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却是天水开发区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天水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时期。

  今年初,天水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和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利用全国先进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先行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区域融合发展的新城区。

  方案强调,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市委、市政府授权开发区全面行使市级行政审批、经济管理等职能,赋予其统一管理区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事务权限,在计划规划、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统计等方面实行计划单列。

  可以说,在天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开发区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立足服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还有一组来自2015年的数据,可以让我们聆听一下这个开发区快速前进的步伐:

  ——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2015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70%,占天水市的16.5%;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9%,占天水市工业增加值的70.4%。实现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11.62%,实现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1.4%。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2.4%。

  ——招商引资。2015年,开发区共签约项目12个,占天水市签约资金总额的10.43%;到位引资占全市到位资金额的13.32%。

  ——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1.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2%。

  ——对外贸易。2015年,开发区共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增长3.01%。

  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1—3月,天水开发区各项指标仍实现了开门红: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9.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1%,增速为16.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8.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

  在采访中,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小龙告诉记者,这些好成绩的取得,是开发区立足服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

  开发区行政综合服务大厅是展现服务能力的窗口。2015年6月,全省第一张企业“三证合一”证照在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颁发,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业务改革创新办理模式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之路。服务大厅业务受理范围涵盖开发区管委会及派驻机构职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招投标监管、人力资源、国土、招商引资、城管执法、工商、国税、地税、公安、质监、市政公共服务等领域,首批入驻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达102项。

  开发区电子政务系统于2015年12月基本完工并投入运行。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以“全方位服务企业办事”为核心宗旨,融合实体的开发区行政综合服务大厅、开发区网上政务大厅、手机微信政务大厅这三大办事窗口,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全天候服务功能,实现了受理、审批、查询、归档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同时,智慧园区项目已批复立项,该项目的启动旨在推动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部门、单位在企业管理、经济统计、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环保、市政、规划、国土、公共事业方面决策和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对于开发区发展来讲,人才是第一资源。管委会积极筹备组建科技顾问团,邀请省内外国家级专家教授为顾问团成员,为科学决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转型创新发展提供咨询参考。同时,不断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机制,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与开发区6户骨干企业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成功签约。天水长城开关有限公司人才创新团队和天水电气传动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马保慧入选2015年度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开发区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院地(企)合作关系。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干部通过学习进修等形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在浙江大学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对开发区干部进行了业务素质提升培训。与天水市委组织部共同举办了天水市领导干部区域经济发展培训班,对36名市直部门和县区领导在浙江大学进行了培训,达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和建设发展经验,促进天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近几年开发区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每年引进人才300人以上,为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注入新生力量,2011年以来的4年,已建成重点企业累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263人。

  “凤凰公寓”工程是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了实施“人才特区”战略,吸引高层次人才而建设的载体工程。去年投资约170万元对其中25套已经进行了室内装潢和家具配备,同时,对社棠工业园企业需求人才公寓情况进行重新摸底。目前,第一批华洋电子科技、大成精工、丰原本草等企业的高层次人才12人已经拎包入住,而且全部免收房租,大大减轻了引进人才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引进人才居家的后顾之忧。

  开发区还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努力创造引进培养一批人才、发展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联动效应。成纪药业积极进行资产重组,去年2月被翰宇药业兼并,成为上市公司,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引进翰宇药业的人才为成纪服务,是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的典范。从开发区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快产业孵化园、科技大厦的建设利用步伐,从而形成经济开发区人才集聚地。同时,正在建设的60多万平米的总部经济城和即将开工的7万多平米的众创广场将为开发区今后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创建更加广阔和高层次的平台。

  开发区企业贷款贴息管理是服务的另一个亮点。2015年开发区企业贷款贴息共申报24户,贷款金额10.4亿元,当年付息5817万元,申请贴息额3083万元。

  开发区还建立了多层次融资体系。天水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至2015年底,先后向多家银行争取贷款人民币9.6亿元、欧元1550万元;投资公司直接融资人民币1690万元。开发区同时成立了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融资平台,支持企业融资工作;成立天水市投资担保公司开发区投资担保分公司,继续扩大融资担保业务,加大投融资力度,解决了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创新驱动:初步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科技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天水开发区一直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园区企业呈现出“高新”的特点,初步构建起了循环型工业体系。

  据介绍,开发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和功能定位,把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和调整二三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依托开发区社棠产业孵化园创建了全省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园区。

  科技服务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加工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开发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5年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8800多万元,增长46.5%;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35亿元,开发区企业研发投入达到3.12亿元;当年新获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20多项。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区内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天水华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天水黄河电气有限公司、甘肃霞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被首次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户。

  “十二五”以来,开发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依托骨干企业、园区和产业基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组织实施了27个循环经济延链、补链和循环化改造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目前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天水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等2户企业列入全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废旧中压开关设备再利用、年产200万吨机制砂生产线、凯迪生物质发电厂、泰丰果汁苹果渣综合利用等四个项目入选全省循环经济百佳项目。经过发展建设,开发区初步构建了循环型工业体系,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为了进一步延伸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实施延链补链项目,已引进实施了星火机床产业园、长城电工产业园、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华洋电子科技、宁波低碳轻钢、华建新材料等22个循环经济产业延链补链项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44亿元。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约87.3亿元,新增税金约7.1亿元,开发区综合能耗水平将进一步降低,资源、能源产出率水平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和延伸。

  同时,开发区还在园区内实施了27万平方米的绿化和景观工程,绿化率和绿地面积在全省开发区中处于最高水平。

  为了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发区不断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投资2.5亿元建成了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园。协助天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成了占地37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大厦和配套标准厂房。这些孵化、服务平台的建成为自主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培养开发搭建了较好的平台。目前,省科技厅已批准开发区开展装备制造业、科技服务业示范试点,天水市众创空间选址入驻科技孵化大厦,社棠产业孵化园已入驻派尔彩印医药包装等小微企业6户,科技孵化大厦入驻成圆网络等科技企业3户。

  开发区始终把企业作为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的主体,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发平台,设置相关实验室,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两户企业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企业。国家高低压电器质检中心(甘肃电器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天水分院、甘肃电工电器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推进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近年来,开发区还依托天水及周边的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电工电器、医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使整个产业向“既具有一定聚集度又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产业创新形成良好基础和信息、交易、成本等有利环境。立足星火机床品牌和管理优势,建设数控机床园,以此为龙头,吸引天水鸿志铸业等项目为其协助配套;立足长城电工电器品牌、技术和集群优势,建设长城电工电器产业园,形成了以长城电工为龙头,西北高低压电器检测试验研究基地为依托,长城成套、长城起重电器、黄河电气、法兰克电气等企业相互协作配套的产业格局;立足华天电子技术、规模和市场优势,引进建设了华洋电子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项目,为华天协作配套;立足天水及丰富的林木、秸秆资源及荒山土地优势,引进建设了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及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农业林果业种植——农林“三剩物”回收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废渣综合利用产业链。在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开发区将项目建设与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相结合,鼓励企业以引进、消化、创新为主,集中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新工艺流程等方面的难题。使一些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目前正在建设的开发区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场所项目,也是开发区建设的一个亮点。项目位于社棠工业园中心区域,建设内容包括海关卡口、仓库改造、地下管网改造、道路硬化、亮化绿化以及1栋两层钢结构的进出口商品展示中心,总投资约8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天水乃至陇东南地区唯一的海关进出口物资聚集区。

  产城融合:吸纳聚集人口,完善提升城市功能,一座依托产业而兴起的新城初具规模

  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产城结合、融合发展的理念,在核心区社棠工业园开展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相关工作。

  产城结合、融合发展,是目前全国各地开发区建设发展的主要做法和通行做法。也是省委领导视察天水工作时对加快开发区发展的要求。今年初,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苏吴江、昆山开发区,上海闵行高新区,浙江余杭开发区进行考察学习,学习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在吸收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按照可复制的外地发展模式,按照开发区核心区社棠工业园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和统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宜业宜居城市发展,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生活环境条件,努力打造生产安全、出行便捷、环境优美、服务配套、生活舒心的新城区的新思路,打造现代化工业新城。

  据介绍,开发区实施了一批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一是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区连接市区的社棠一号大桥已于2011年10月建成通车;环绕园区的东西南北12条路网工程全部投入使用,总长度达到40公里;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使用;投资3.9亿元,天水市供热能力最大,总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的东区集中供热工程已于去年底建成运营,满足社棠镇区域内企业、单位、居民的供热需求;建有33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二是基础配套能力逐步完善。立足产城融合,集总部经济、办公、酒店服务、电子商务、万众创业、产业员工消费、商业贸易于一身,总投资26亿元,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甘肃建投总部经济城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社棠生活服务区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已建成,300户住户即将入住;总投资5亿元的下曲生活服务区基础设施、职工住宅一期工程即将完成主体工程。三是公交车、燃气、邮电、通讯、银行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已入驻社棠工业园。

  按照规划,到“十三五”末,通过增容扩区,规划建设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年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到2025年,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主营收入过1000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

  记者看到,随着几年的发展,一个功能完善、产城融合、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形成。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_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张兰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0931-8960109 技术服务:0931-8960711 网上投稿
网站简介 | 大事记 | 人才招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国甘肃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5-2014